摘要
目的了解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3年62例ITP住院患儿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本组病例6月以下21例(33.9%),3岁以下46例(74.18%);感染为主要诱因,病原体依次为CMV,MP,EBV。34例(54.8%)应用静脉激素(年龄≤3月用地塞米松,>3月用甲泼尼龙),逐渐减量改口服醋酸泼尼龙治疗,共达1个月。26例(41.9%)同时联合静脉丙种球蛋白1 g/kg,1次,疗效显著。结论 ITP好发年龄以婴幼儿居多;多有感染诱发;6月以下小婴儿合并CMV感染时,PLT上升缓慢,且容易反复下降;合并EB慢病毒感染时易使病程迁延,警惕可能转为慢性。积极去除病因抗感染,糖皮质激素或同时联用丙种球蛋白蛋白治疗,疗效显著。
出处
《中国医学工程》
2013年第5期76-77,共2页
China Medical Enginee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