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论积极归因方式的培养——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归因使个体对事物有预见性,并使行为有明确的指导。学生积极的归因方式,能够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业动机,增强行为的有效性。本文在成败归因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探求学生积极归因模式的培养途径。
作者
张晓伟
机构地区
洛阳理工学院
出处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
2013年第7期89-90,共2页
关键词
归因方式
积极心理学
归因理论
分类号
B844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3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06
同被引文献
46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5
1
金盛华主编..社会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17.
2
王滨.
积极情绪对健康人格作用机制的探讨[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5):153-156.
被引量:18
3
李占江,邱炳武,王极盛.
青少年归因风格及其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1):6-8.
被引量:66
4
武培博..高中生归因风格、自我和谐、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2:
5
江雪华,申荷永.
美国积极临床心理学的研究现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4):463-465.
被引量:25
二级参考文献
23
1
王极盛,邱炳武,赫尔实.
中学生抑郁量表的编制及其标准化[J]
.社会心理科学,1997,0(3):1-3.
被引量:26
2
辛自强,池丽萍.
快乐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
.心理学报,2001,33(5):442-447.
被引量:266
3
李昊 ,王滨 .
积极心理学:当代心理学使命的回归[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3):83-85.
被引量:2
4
赵毅民,李玉卿.
个性特征、生活事件及精神状态与服毒自杀行为的关系[J]
.四川精神卫生,1997,10(1):48-49.
被引量:2
5
Sheldon M,King L.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56(3):216~217
被引量:1
6
Aspinwall LG,Staudinger UM.A Psychology of Human Strengths.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2002:305~317
被引量:1
7
Seligman ME,Csikszentmihalyi M.Positive Psychology:An Introduction.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1):5~14
被引量:1
8
Gable SL,Haidt J.What (and Why) Is Positive Psychology?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2005,9(2):103~110
被引量:1
9
Seligman ME,Steen TA,Park N,et al.Positive Psychology Progress.American Psychologist,2005,60(5):410~421
被引量:1
10
Peterson C,Seligman ME.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rtues:A Handbook and Classificati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06
1
王丽,李铁军,李雪莲.
积极心理学在神经外科护患关系维护中的应用[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23):425-426.
被引量:1
2
郅利聪.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教师心理健康发展模式的构建[J]
.河南农业,2007(10):7-8.
被引量:5
3
张学军.
大学生归因方式问卷的编制及信度、效度研究[J]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3(4):8-10.
被引量:4
4
陈武英.
利用反事实思维原理改善中学生的抑郁情绪[J]
.淮海文汇,2011(2):34-36.
5
何仕.
福建省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特征分析[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4):57-65.
被引量:1
6
刘立军,孙延林.
体育课中学生习得无助现象分析[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19(3):101-102.
被引量:3
7
余鹏,宿淑华,李丽.
大学生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1):43-44.
被引量:143
8
李艳红.
学习不良儿童自我概念、归因风格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3,24(3):25-27.
被引量:8
9
马惠霞.
中国影响心理健康的个体因素的研究综述[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3):214-216.
被引量:31
10
张彩虹,曹和安.
大学生人际归因的研究进展[J]
.西北医学教育,2005,13(3):237-238.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
46
1
孙冬雪.
浅谈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价值[J]
.心理月刊,2021(16):214-215.
被引量:9
2
周英,张志平.
绘画疗法在儿童情绪障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生命科学仪器,2022,20(S01):83-84.
被引量:4
3
何冬妹.
绘画疗法在大学生自我意识团体辅导中的应用[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1):46-49.
被引量:5
4
李凤芝,李昌吉,龙云芳,詹承烈,胡冰霜.
汽车驾驶员攻击性驾驶行为的心理因素分析[J]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5(4):568-570.
被引量:24
5
詹茂光.
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研究及其发展提高[J]
.兰州学刊,2005(6):332-333.
被引量:15
6
仲理峰.
心理资本研究评述与展望[J]
.心理科学进展,2007,15(3):482-487.
被引量:316
7
潘润德.
绘画治疗在情绪障碍中学生的临床应用[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7):749-750.
被引量:30
8
李斌.
试谈基于就业满意度的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0(1):140-142.
被引量:48
9
黄秋香.
积极的归因模式和归因训练方式[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188-190.
被引量:16
10
骞宪忠,郑建中.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视角下的“路怒症”剖析[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1,28(4):269-271.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5
1
杨梅,白小溪.
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园本建构[J]
.江苏教育研究,2022(20):31-34.
2
张文艳,杨双双,陆文慧,刘晓峰.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绘画疗法解析路径优化[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3(25):10-14.
被引量:1
3
陈玉梅.
提高学困生数学自我效能感的有效策略[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4,0(14):40-40.
被引量:1
4
李玉荣.
农村籍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就业满意度视阈分析[J]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7,23(4):29-32.
5
李钰.
现代人路怒现状及其归因方式的研究[J]
.心理学进展,2017,7(4):531-536.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孙晨红,刘宇晨.
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研究[J]
.成才之路,2017,0(13):38-39.
2
马淑玲.
绘画疗法在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
.成才之路,2024(9):133-135.
1
朱玉歆.
建立积极的归因方式[J]
.政工导刊,2016,0(10):52-53.
2
李蓉蓉.
邪教“法轮功”消极影响的社会心理学探析[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3,26(1):65-66.
被引量:2
3
张慈,刘晓峰.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学生积极人格塑造的探究[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4).
被引量:12
4
史卫燕.
归因理论流派及相关研究综述[J]
.消费导刊,2009,0(20):159-159.
被引量:9
5
邹先云,冯维.
成败归因理论及其对学生成就动机培养的启示[J]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6(5):84-86.
被引量:6
6
胡祖兴,赵守盈.
贵州某高校学生的自尊感调查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2008(A05):217-217.
7
潘发达,卢家楣.
大学生情绪归因模式建构的实证研究[J]
.心理科学,2010,33(3):556-559.
被引量:2
8
周永红,冯江平.
我国中小学生学习归因研究述评[J]
.社会心理科学,2001,16(3):31-36.
被引量:1
9
秦东波,郑晓宁,黄铎,毕重增.
大学生自信与归因方式关系的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12):161-164.
被引量:15
10
凌辉,黄希庭.
高低自立水平儿童道德情绪判断及归因特点的实验研究[J]
.心理科学,2009,32(2):411-413.
被引量:7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
2013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