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价值定位与路径选择:我国举证时限制度适用再反思——兼析新《民事诉讼法》第65条
被引量:
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国传统诉讼文化与"以程序正义为核心的诉讼模式有相当的距离"。〔1〕因传统使然,普通民众对牺牲实体公正的纯粹程序公正认同度较低,对符合程序公正理念但实体不公之裁判的接受度也较低。证据规则不可能完全脱离国情而追求纯粹的程序公正。故而,符合国情的选择应该是在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发生冲突时,优先考量实体公正,并对程序公正予以相应的保障。
作者
李瑞钦
机构地区
福建省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出处
《法律适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5-79,共5页
Journal of Law Application
关键词
《民事诉讼法》
举证时限制度
程序公正
实体公正
路径
价值
传统诉讼文化
程序正义
分类号
D925.1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9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570
同被引文献
56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24
参考文献
10
1
范愉.
世界司法改革的潮流、趋势与中国的民事审判方式改革[J]
.法学家,1998(2):110-113.
被引量:28
2
李浩.
举证时限制度的困境与出路——追问证据失权的正义性[J]
.中国法学,2005(3):152-164.
被引量:107
3
孙邦清.
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完善路径[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0(3):102-107.
被引量:2
4
江伟,吴泽勇.
证据法若干基本问题的法哲学分析[J]
.中国法学,2002(1):24-38.
被引量:78
5
[德]奥特马·尧厄尼希 周翠译.《民事诉讼法》[M].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65页,第276-277页,第295页,第287页,第277-278页,第278页.
被引量:45
6
李浩.
民事诉讼法典修改后的“新证据”--《审监解释》对“新证据”界定的可能意义[J]
.中国法学,2009(3):156-168.
被引量:38
7
[美]约翰·罗尔斯 何怀宏等译.《正义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96页.
被引量:286
8
王迎朝..论民事诉讼证据失权规则的价值冲突[D].太原科技大学,2010:
9
傅郁林.“《民事诉讼法》修订重要问题研究”,载《华东政法大学学版》2012年第4期.
被引量:1
10
田平安,马登科.
举证时限制度的冷思考[J]
.法学论坛,2006,21(1):91-100.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79
1
张卫平.
论民事诉讼中失权的正义性[J]
.法学研究,1999,21(6):37-46.
被引量:112
2
何家弘.
司法证明方式和证据规则的历史沿革——对西方证据法的再认识[J]
.环球法律评论,1999,21(4):32-51.
被引量:56
3
范愉.
世界司法改革的潮流、趋势与中国的民事审判方式改革[J]
.法学家,1998(2):110-113.
被引量:28
4
陈桂明,张锋.
民事举证时限制度初探[J]
.政法论坛,1998,16(3):83-89.
被引量:51
5
陈端洪.
法律程序价值观[J]
.中外法学,1997,9(6):47-51.
被引量:101
6
王云海.
日本司法改革的深层[J]
.环球法律评论,2002,24(122):115-121.
被引量:8
7
江伟,吴泽勇.
证据法若干基本问题的法哲学分析[J]
.中国法学,2002(1):24-38.
被引量:78
8
周刘金,虞恒龄.
民事举证时限立法再探讨[J]
.政治与法律,2002(2):91-93.
被引量:3
9
纪格非,田圣斌.
论民事诉讼证据的合法性[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2):104-107.
被引量:8
10
宋冰编.《读本:美国与德国的司法制度及司法程序》[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10页.
被引量:21
共引文献
570
1
李剑林.
民事虚假诉讼的法律规制:反思、归因与对策[J]
.司法改革论评,2019(2):196-218.
2
周艳波.
论秘匿特权的程序保护[J]
.民事程序法研究,2019(1).
3
李大扬.
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中检察机关对新证据的查证与运用[J]
.证据科学,2023,31(1):22-38.
被引量:1
4
潘溪.
重新鉴定作为民事再审新证据的适用研究[J]
.证据科学,2021(2):149-163.
被引量:3
5
钟燕茹.
对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现状的思考[J]
.广东经济,2017,0(4X):221-221.
6
王春.
中国举证期限制度的立法缺陷及完善[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2):125-129.
被引量:1
7
张卉,雷涛.
从民事证据角度看拆迁估价结果的法律效力[J]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6,30(5):558-560.
被引量:1
8
花玉军,王成.
刑事再审新证据审查与认定的基本思考[J]
.法律适用,2010(6):60-63.
被引量:3
9
刘京蒙.
检察机关办理民事申诉案件新证据的审查与运用[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26(4):84-86.
10
卢椰枫.
论法院调解的非讼化——司法ADR导入民事审前准备程序之思考[J]
.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4(4):68-72.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56
1
张卫平.
论民事诉讼中失权的正义性[J]
.法学研究,1999,21(6):37-46.
被引量:112
2
陈桂明,李仕春.
程序安定论──以民事诉讼为对象的分析[J]
.政法论坛,1999,17(5):78-90.
被引量:85
3
汤维建.
美国的对抗制审判方式[J]
.比较法研究,1996,10(4):405-431.
被引量:23
4
李浩.
民事审前准备程序:目标、功能与模式[J]
.政法论坛,2004,22(4):3-9.
被引量:54
5
陈桂明.
审前准备程序设计中的几对关系问题[J]
.政法论坛,2004,22(4):10-15.
被引量:29
6
常怡,王健.
举证时限制度的实证分析[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3,5(6):9-13.
被引量:5
7
李浩.
举证时限制度的困境与出路——追问证据失权的正义性[J]
.中国法学,2005(3):152-164.
被引量:107
8
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执行情况的调研报告[J]
.人民司法,2006(10):47-52.
被引量:8
9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施行情况的调研报告[J]
.人民司法,2007(08S):44-49.
被引量:7
10
[德]瓦尔特·哈布沙伊德.《证明权》,栽米夏埃尔·施蒂尔纳编.《德国民事诉讼法学文萃》,赵秀举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324页.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7
1
夏璇.
我国民事证据失权制度的适用困境与改革路径[J]
.河北法学,2015,33(10):150-159.
被引量:15
2
张杰.
我国举证时限制度研究[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5,28(10):108-111.
3
廖永安,张红旺.
实践与立法之背离:民事诉讼逾期举证规制机制的实证考察——以《民诉法》第65条和《民诉解释》第102条为主要考察对象[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50(1):30-39.
被引量:11
4
孙振庆,司涛涛.
审级职能定位改革视野下不当诉讼行为的审视与规制[J]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2023,39(1):146-159.
5
曾俊荣.
繁简分流视域下民事审前程序现状检视及完善[J]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23(1):56-64.
6
邓慧.
民事诉讼逾期举证后果立法模式的反思与重构——基于170份判决书的实证分析[J]
.内蒙古电大学刊,2023(5):35-42.
7
夏先华.
我国举证时限制度的现实困境与完善路径[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5,0(6):137-14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4
1
侯梦凡.
以庭审为中心的证据失权制度重构论[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6):24-30.
2
夏志毅.
迈向自创生的民事诉讼——一个法律、社会与科技的交叉研究[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23,29(4):191-208.
被引量:3
3
李大扬.
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中检察机关对新证据的查证与运用[J]
.证据科学,2023,31(1):22-38.
被引量:1
4
刘欢,王和平.
试论民事诉讼举证期限制度的发展与完善[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6):237-238.
被引量:1
5
刘梦玲.
拒绝亦或采纳——从多起商标行政案件看证据失权制度[J]
.中华商标,2016(11):71-77.
6
吴如巧,陈宏洁.
我国举证时限制度发展的阻碍与对策分析[J]
.探求,2017(2):82-88.
被引量:1
7
隋璐明.
新司改下新举证时限制度的评析与矫正[J]
.政法学刊,2018,35(1):88-98.
8
夏先华.
英美法系民事证据开示制度检视及其启示[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4(4):118-124.
被引量:1
9
毕明月.
当前我国司法改革的困境与均衡路径研究[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7,0(1):102-103.
10
王少敏,王红.
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失权制度探析[J]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20,35(1):96-101.
1
刘晓然.
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适用[J]
.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2008(6):32-33.
被引量:3
2
刘莉.
和谐社会下法院调解制度的重构[J]
.企业家天地,2008,0(4):173-174.
被引量:2
3
陆岳松.
论法院调解制度的改革[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1):161-166.
被引量:4
4
娄晓玲.
从情理和无讼中追求和谐——对我国传统诉讼文化的几点认识[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3):28-29.
5
李交发.
中国传统诉讼文化宽严之辨[J]
.法商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0,17(3):106-115.
被引量:5
6
刘晨.
中国传统诉讼文化探析[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3,26(1):150-152.
被引量:1
7
徐文园,韩巍巍.
对民事诉讼中“新的证据”的思考[J]
.法制与社会,2008(8).
8
肖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视野下的诉讼文化[J]
.华商,2008(16):84-84.
9
洪菊.
新民诉法视野下的举证时限制度探析[J]
.内蒙古电大学刊,2014(2):6-10.
10
黄丽燕.
对我国古代“宽严相济”理论的思考[J]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0(2):75-77.
被引量:1
法律适用
2013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