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协同创新模式下的高校人才教育培养研究
被引量: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产学研协同创新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能够促进人才的跨学科培养和联合培养,尤其是在行业特色大学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具有特别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协同创新的内涵、意义及协同创新模式下的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与高校人才培养进行阐述,并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例介绍学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举措及成效。
作者
朱红霞
马晓霞
机构地区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发展规划处
出处
《继续教育研究》
2013年第7期115-116,共2页
Continuing Education Research
基金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关键词
协同创新
人才培养
产学研
分类号
G40-012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5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396
同被引文献
58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33
参考文献
8
1
叶仕满.
协同创新:高校提升创新能力的战略选择[J]
.中国高校科技,2012(3):16-19.
被引量:122
2
薛传会.
论高等学校的协同创新战略[J]
.当代教育科学,2012(7):29-31.
被引量:62
3
严雄.产学研协同创新五大问题亟待破解[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03-20.
被引量:33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中国教育报,2010-07-30(1).
被引量:49
5
唐阳.
关于高校开展协同创新的思考[J]
.中国高校科技,2012(7):14-16.
被引量:84
6
汤其成,周继良.
大学协同创新:制约因素与改进思路[J]
.煤炭高等教育,2012,30(3):1-6.
被引量:24
7
王迎军.构建协同创新机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N].中国教育报,2012-04-23.
被引量:33
8
王子镐.
加强行业特色大学协同创新能力建设的思考[J]
.中国高等教育,2011(24):13-15.
被引量:34
二级参考文献
35
1
王欢.
产学研结合的法制思考[J]
.学术界,2007(4):134-139.
被引量:5
2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网,2011-04-25.
被引量:348
3
邬大光.增强科研能力推动协同创新[N].中国教育报,2011-05-06.
被引量:7
4
严雄.产学研协同创新五大问题亟待破解[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03-20.
被引量:33
5
熊旭.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以协同创新方式培养创新人才[EB/OL].[2012-02-20].http://edu.people.com.cn/GB/17159003.html.
被引量:1
6
伯顿·克拉克(BurtonR.Clark).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王承绪,译.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35.
被引量:1
7
杨晨光.专家:高校要以育人为本与各领域协同创新[N].中国教育报,2011-08-25(02).
被引量:3
8
科技日报评论员.协同创新:高校发展的新模式[EB/OL].[2011-09-14]. http ://hnu. chinahvacr, com/2011/0914/268. html.
被引量:1
9
约翰·范德格拉夫(JohnH.VandeGraaff).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被引量:1
10
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Jaspers).大学之理念[M].邱立波,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396
1
牛汝极,武胜利,马凤强,关明.
“走出去”路在何方?——新疆师范大学“走出去”战略的思考与行动[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3(5):1-8.
2
王建军.
治理理论视角下高校协同创新的路径[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6).
被引量:1
3
李念良,李望国.
高校构建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对策与建议[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6).
被引量:24
4
谈群林,张艳美.
协同创新视角下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以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科教导刊,2014(16):50-51.
被引量:3
5
凌健,陶建芬.
协同创新视角下高校联盟发展模式研究[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2):138-142.
被引量:9
6
杜晓燕,朱翔华.
标准与专利结合过程中各利益相关方角色探析[J]
.中国标准化,2010(5):24-26.
被引量:2
7
傅正华,张耘.
中关村区域创新体系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8):42-45.
被引量:5
8
倪生唐.
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为区域发展提供优质人力资源保障[J]
.中国高等教育,2011(7):20-22.
被引量:1
9
蒋建其.
论高校共青团实践育人的实现途径[J]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23-25.
被引量:1
10
郭治锋.
再谈教育实习[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1,31(3):135-137.
同被引文献
58
1
刘晓燕,阮平南.
基于生命周期的技术创新网络演化动力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2013,1(5):66-68.
被引量:10
2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网,2011-04-25.
被引量:348
3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1-04-24.
被引量:19
4
[德]H·哈肯著.郭治安,译.高等协同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
被引量:1
5
王德禄.
解读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J]
.西部论丛,2009(3):43-44.
被引量:1
6
刘同娟,马向国.
面向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生教学改革初探[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150-151.
被引量:19
7
马廷奇.
产学研合作与创新人才培养[J]
.中国高等教育,2011(6):44-46.
被引量:60
8
李忠云,邓秀新.
高校协同创新的困境、路径及政策建议[J]
.中国高等教育,2011(17):11-13.
被引量:261
9
王子镐.
加强行业特色大学协同创新能力建设的思考[J]
.中国高等教育,2011(24):13-15.
被引量:34
10
陈劲,阳银娟.
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
.科学学研究,2012,30(2):161-164.
被引量:1306
引证文献
13
1
韦国兵.
基于协同理念的制药工程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27(1):105-106.
被引量:6
2
徐爱秋,张芮,汤晓敏.
地方高校参与协同创新的现实困境及路径探索[J]
.商,2015,0(7):259-259.
3
天津城建大学课题组.
基于协同创新模式的高校人才管理机制研究——以天津绿色建筑协同创新中心为例[J]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2015,21(2):149-152.
被引量:3
4
黄瑛.
产学研协同创新下的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以高职植保专业人才培养为例[J]
.中国高校科技,2015(10):53-55.
被引量:3
5
陈炳,王培林.
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大学生人才培养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0(22):138-140.
被引量:2
6
汪克亮,何刚,姚德利,王向前,程云鹤.
基于协同创新的资源环境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
.高教学刊,2016,2(19):186-187.
被引量:2
7
岳峰丽,陈克,董浩存,黄树涛.
协同创新模式下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
.大学教育,2016(7):136-137.
被引量:6
8
吕雯雯,王晓梅.
民族区域产学研的现实困境与解困研究[J]
.贵州民族研究,2017,38(2):47-51.
被引量:1
9
张宏雷.
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大学生人才培养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7(30):153-154.
被引量:4
10
胡成建.
协同创新促进高职院校“双创”人才素质教育[J]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1):55-5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33
1
刘红梅,韩永萍,李可意,葛喜珍,霍清,张元.
制药工程专业“多层次、动态调控式”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2016(21):172-174.
被引量:4
2
陶世奇,陶群山.
医药贸易专业模块管理-协同联动式教学模式探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6,0(21):253-253.
3
梅清.
基于“互联网+”的高职专业实践教学架构设计研究——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为例[J]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8(3):83-85.
被引量:2
4
郑云枫,李存玉,彭国平.
协同理念下中药制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
.药学教育,2016,32(5):48-51.
被引量:7
5
何奕璋,陈冬梅.
基于协同创新的高校科技人才考核机制探索[J]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1):31-37.
被引量:1
6
邱丽娟,乔金杰,徐丽.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5):68-69.
被引量:4
7
向立明,王书贤,邓利军.
英国伯明翰大学车辆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分析[J]
.大学教育,2017(12):193-195.
被引量:1
8
王仲,方伟.
基于协同理念的制药工程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
.南方农机,2018,49(2):20-21.
被引量:2
9
朱征宇,刘桂香,沈雁,张强勇.
产学研视角下的高职院校船舶焊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
.智库时代,2018(23):135-135.
被引量:1
10
李顺才,邢邦圣.
车辆工程专业分类分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装备制造与教育,2017,31(2):46-50.
1
杨澜.
国内外高校协同创新模式研究[J]
.中小学电教(综合),2016,0(7):21-25.
2
谢秋丽,章韵.
协同创新视域下的实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8):187-190.
被引量:6
3
石先阳,陈众,王丽丽,许仁鑫.
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协同创新模式探索和实践[J]
.绿色科技,2014,16(11):308-309.
被引量:1
4
田卫蒙,卢建军.
特色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探析[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15(6):45-45.
5
崔淑芹,孙汉文,顾相伶,吴继卫,董平轩,王景和.
刍议跨学科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J]
.新西部(下旬·理论),2015(5):139-139.
被引量:1
6
冬青.
演讲讲哭了莘莘学子[J]
.小雪花(小学快乐作文),2014(1):49-49.
7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J]
.江苏高教,2009(1).
8
张军,吴建兰.
创新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和“培养机制”研究[J]
.黑龙江史志,2014(5):266-267.
被引量:9
9
杨明秋.
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
.中国成人教育,2008(12):60-61.
被引量:5
10
鲁敏,王洪坤.
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与探索[J]
.农业网络信息,2011(5):131-132.
被引量:5
继续教育研究
2013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