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边疆民族政策的实践探索——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的伟大意义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由领导革命的党成为在全国范围执政的党,正确解决国内民族问题,需要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双重探索。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执行和处理民族关系是我党的民族政策在边疆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普洱各民族以民族的特有方式进行团结盟誓,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政策、民族理论上尝试和成功典范。
作者
丁春荣
范艳华
机构地区
普洱学院科技处
普洱学院社科系
出处
《普洱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30-33,共4页
Journal of Pu'er University
关键词
建国初期
中国共产党
民族政策
实践探索
普洱
民族团结誓词碑
分类号
D633.1 [政治法律—政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委员会.民族团结誓词碑史料[M]{H}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
被引量:1
2
邓小平.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1950年7月21日)[A]{H}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被引量:1
3
思茅行署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团结的丰碑[M]{H}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7
1
黄桂枢.
论云南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J]
.民族研究,1994(6):103-110.
被引量:17
2
白应华.
论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的历史必然性[J]
.普洱学院学报,2014,30(2):41-46.
被引量:3
3
文婷.
历史整体的推进与演变——从南诏德化碑到民族团结誓词碑的思考[J]
.普洱学院学报,2014,30(2):47-51.
被引量:1
4
徐新建.
民间仪式与作家书写的双重并轨——从“普洱誓盟”看现代中国的“民族表述”[J]
.民族文学研究,2012,30(4):38-48.
被引量:5
5
丁春荣.
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探索和实践的丰碑——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J]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8(4):42-45.
被引量:2
6
林永,薛敬梅.
生命的誓言 不朽的丰碑——纪念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60周年研究综述[J]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8(4):46-54.
被引量:4
7
杨洪,甘晓涌.
论佤族在《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立碑中的影响力[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2,27(10):58-62.
被引量:1
8
张泽洪.
论民族团结誓词碑的宗教文化内涵[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3(2):13-19.
被引量:6
9
李亚宏.
同源共祖,民族认同——试论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产生的文化内因[J]
.普洱学院学报,2013,29(2):28-30.
被引量:2
10
左永平.
西南边疆民族的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实证研究——以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为研究案例[J]
.普洱学院学报,2014,30(5):6-10.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袁智中,李波.
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誓词碑”研究综述[J]
.普洱学院学报,2024,40(1):6-11.
1
丁春荣.
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探索和实践的丰碑——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J]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8(4):42-45.
被引量:2
2
史晓红.
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及其教育功能[J]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15(2):426-428.
被引量:1
3
左永平.
西南边疆民族的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实证研究——以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为研究案例[J]
.普洱学院学报,2014,30(5):6-10.
被引量:2
4
林永,薛敬梅.
生命的誓言 不朽的丰碑——纪念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60周年研究综述[J]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8(4):46-54.
被引量:4
5
杨洪,甘晓涌.
论佤族在《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立碑中的影响力[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2,27(10):58-62.
被引量:1
6
肖建红,吴明.
不朽的丰碑——记民族团结誓词碑[J]
.云南档案,2004(5):19-20.
被引量:2
7
鱼波,张勤.
民族团结誓词碑:团结的见证 爱国的铭刻[J]
.中华儿女,2008,0(7):85-85.
被引量:1
8
吴玉荣.
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 发展和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兼论江泽民同志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三次重要讲话[J]
.理论研究,2002(6):38-41.
9
丁晋清.
尊重历史发展规律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根本体现——读《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J]
.上海党史与党建,2002(11):34-38.
10
丁晋清.
“三个代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里程碑——读《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
.柳州党史,2002(4):8-11.
普洱学院学报
2013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