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建立和评价血栓栓塞颈内动脉制备兔脑缺血模型。方法兔随机分为血栓栓塞组和线栓栓塞组,每组10只。所有动物术前行家兔头颅CT平扫。血栓栓塞组:结扎颈总动脉到颈内动脉路程中的主要分支颈外动脉(保留7~10 mm)和翼腭动脉,从颈外动脉置管取血,退出导管,体外向血液中加入凝固酶,制作自体血栓栓子,再次通过颈外动脉置管导入栓子,形成颈内动脉栓塞,术后1 h行颈内动脉CT血管成像,术后12 h行动物行为学(肌张力)评分,术后24 h行兔颅脑CT平扫,保留影像资料和数据。线栓栓塞组:同样结扎颈外动脉和翼腭动脉,在颈总动脉分叉处,打开颈内动脉,置入长度20 mm 4-0尼龙线异物栓子,同血栓栓塞组一样评估参数。结果血栓栓塞组和线栓栓塞组比较,术后1 h CTA血栓栓塞组发现3只颈内动脉内有血栓栓子,而线栓栓塞组则未发现明显颈内动脉内栓子形成;术后12 h动物生物学行为评估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家兔颅脑CT检查发现梗死灶深度血栓栓塞组较线栓栓塞组明显增大(P<0.05)。术后7 d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血栓栓子颈内动脉栓塞技术可制作稳定动物动脉栓塞模型,梗死范围及位置确切,可为脑缺血再灌注研究及血栓后再通技术和药物的实验提供基础。
出处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41-1343,共3页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基金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2Y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