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的理论探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国收入分配两极分化已经相当严重,而我们一般是按照马克思的剥削理论来诠释两极分化的内在逻辑,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这种理论解释已经显得太过狭小。在分析马克思剥削理论的基础上,从现实的人的理性能力和无限的否定性能力入手,在人与物的辩证关系内从更一般的层次上解释两极分化的理论逻辑。
作者
耿刚德
机构地区
东北财经大学
出处
《经济研究导刊》
2013年第16期5-7,共3页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关键词
两极分化
剥削理论
权力
分类号
F014.4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9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21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被引量:1140
2
孙保营,钱津津.
当前中国社会两极分化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讨[J]
.中国软科学,2007(11):90-96.
被引量:3
3
姚景贤.
经济转型期我国贫富两极分化的原因探析[J]
.北方经贸,2007(4):8-10.
被引量:2
4
李炳炎.
关于防止“两极分化自然出现”的理性思考[J]
.当代经济研究,2010(11):11-16.
被引量:4
5
周新城.
试析两极分化的根源[J]
.中华魂,2010(8):35-40.
被引量:2
6
叶汝贤.
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深入解读《德意志意识形态》所阐发的唯物史观[J]
.哲学研究,2008(2):10-18.
被引量:37
7
朱成全.
经济学的“科学困境”及其出路[J]
.经济学动态,2004(10):19-23.
被引量:6
8
陈新汉.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人民主体性[J]
.哲学研究,2011(1):11-17.
被引量:35
二级参考文献
49
1
蔡志明.
经济学中的实验方法与技术——兼论实验经济学的发展[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9(3):35-42.
被引量:15
2
张勇格.
对两极分化的深层思考[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16(9):8-10.
被引量:4
3
吴敬琏.
对市场化改革的理性思考[J]
.江南论坛,2005(2):9-10.
被引量:2
4
何艳.
关注我国居民的贫富差距[J]
.时事资料手册,2005(1):71-72.
被引量:1
5
李中华.
透视现阶段贫富差距的拉大[J]
.求索,2005(3):96-98.
被引量:21
6
蒋作平,张伟.
四川电力“改制”:流失国资近十亿[J]
.瞭望,2005(23):24-27.
被引量:1
7
周连云.
社会两极分化及解决问题的路径[J]
.中国合作经济,2005(6):40-41.
被引量:1
8
吴忠民.
警惕逐渐拉开的贫富差距[J]
.瞭望,2005(32):56-56.
被引量:10
9
张迁.
官煤勾结之外的勾结也要彻查[J]
.瞭望,2005(45):8-8.
被引量:1
10
郑少智,牛秀敏,陈纾荣.
解读中国基尼系数[J]
.统计与决策,2006,22(9):145-146.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1218
1
张倩.
从“现实的人”到“人的现实”:主体向度对历史之谜的再解答[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4(1):33-39.
2
李子帆.
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学术思想关系的演进历程——基于从《手稿》到《形态》的文本学考察[J]
.马克思主义学刊,2022(3):52-88.
3
刘凯.
《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共产党宣言》之关系浅析[J]
.汉字文化,2020(7):125-127.
4
张迪,张新春.
网络条件下的体育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J]
.中州体育(少林与太极),2013(6):22-24.
5
孙杨,尚震宇.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治理机制缺陷与改进策略[J]
.财经科学,2008(2):33-40.
被引量:6
6
蔺运珍.
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国际交往原则[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23(1):70-72.
7
高宝丽.
发展:从“硬道理”、“第一要务”到“科学发展”[J]
.现代哲学,2008(6):13-18.
8
周黎鸿.
马克思和谐社会理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
.宜春学院学报,2008,30(5):6-9.
9
陈家付.
论马克思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问题[J]
.经济纵横,2009(3):18-21.
被引量:3
10
宋继和,盛卫国.
论马克思的人的普遍性思想[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24(2):68-71.
1
周传真.
浅谈罗默对马克思剥削理论的发展[J]
.双语学习,2007(06M):1-2.
被引量:1
2
徐萍.
马克思剥削理论与罗默剥削理论之比较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09(15):13-14.
被引量:1
3
莫小丽.
剥削与剩余——对吉登斯《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批判》的批判[J]
.理论建设,2016,32(1):94-98.
4
赵其.
埃尔斯特对马克思剥削理论的新探索[J]
.中国培训,2017,0(8):273-273.
5
林育川.
强迫、剥削的不正义性与全球资本主义剥削体系的未来[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28(5):35-43.
被引量:1
6
王向民.
工人成熟与社会法团主义:中国工会的转型研究[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4):151-156.
被引量:20
7
徐萍.
马克思与罗默剥削理论之比较[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26(3):87-90.
8
刘新刚.
关于马克思剥削理论的目的解释[J]
.理论探索,2012(6):72-75.
9
杜娟.
论经济人的理性冲突及行为目标[J]
.河北学刊,2008,28(4):185-188.
10
伏睿,陆保生.
罗默剥削理论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J]
.经济论坛,2016(6):147-149.
经济研究导刊
2013年 第1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