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谈斑嘴野鸭反季节繁殖机理与实践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斑嘴野鸭的繁殖具有典型的季节性特征,导致不能全年均衡生产,使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然而通过反季节繁殖技术可以让斑嘴野鸭在非繁殖季节持续高效地进行生产,达到均衡生产的目的。本文通过阐述野鸭反季节繁殖的机理、调控方法、配套措施,并结合当前生产实践中的现实案例,为斑嘴野鸭反季节生产真正实现科学化、产业化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
马建胜
金新苗
金军强
机构地区
浙江省慈溪市畜牧兽医站
浙江省杭州湾新区三农办
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农办
出处
《中国畜禽种业》
2013年第5期127-128,共2页
The Chinese Livestock and Poultry Breeding
关键词
斑嘴野鸭
人工驯养
繁殖技术
配种产蛋
繁殖机理
反季节养殖
分类号
S865 [农业科学—野生动物驯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
1
蒋华莲,束婧婷,唐燕飞,李菊花,屠云洁.
不同周龄光照刺激对灵山麻鸡产蛋性能的影响[J]
.中国家禽,2020(2):75-78.
被引量:3
2
李军功,刘鸿双.
蓝孔雀人工繁殖控光实验[J]
.野生动物,2006,27(5):49-50.
被引量:2
3
沈曼曼,丁家桐,李晓荣,何志华,周坤,曹雅琪.
光照时间对蓝孔雀产蛋性能的影响研究[J]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2,32(1):59-61.
被引量:4
4
张录强,杨振才,孙儒泳.
长光照诱导红腹锦鸡当年雌鸡冬季繁殖效果的实验研究[J]
.Zoological Research,2000,21(3):245-247.
被引量:10
5
王秋菊,金宝栋,周瑞进,杨焕民,朱双.
秋冬季节光照时间对籽鹅血清生殖激素水平变化规律的影响[J]
.动物营养学报,2014,26(3):646-650.
被引量:11
6
张鸿.
影响种蛋孵化率的因素[J]
.今日畜牧兽医,2017,33(11):53-53.
被引量:3
7
石雷,孙研研,许红,刘一帆,李云雷,黄子妍,倪爱心,叶建华,陈超,贾亚雄,郭艳丽,陈继兰.
光照刺激时间对蛋种鸡性发育、蛋壳质量和繁殖性能的影响[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8,53(4):22-28.
被引量:9
8
赵旦华,马渭青,程皇座,崔红霞,王浩,李满雨,赵秀华,刘国君,许丽.
光照和温度对鹅产蛋期及激素水平的影响研究进展[J]
.家畜生态学报,2019,40(4):10-14.
被引量:5
9
陈政谕,王自豪,甘露,刘克俊,黄春花,杨启晟,邓红英.
蓝孔雀养殖技术交流[J]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20,45(4):25-28.
被引量:3
10
程诗彬,皮劲松,张昊,李先强,沈涛涛,王家乡,吴艳.
光照周期影响家禽卵巢机能的研究进展[J]
.中国家禽,2021,43(1):95-100.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苗冬枝,张弛,郭振玉,王莹,杨海明,顾拥建,袁裕忠.
光照时间对蓝孔雀产蛋性能和生殖激素浓度的影响[J]
.中国家禽,2023,45(4):76-80.
1
丁春华,杨波,王雷.
鹅反季节繁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
.水禽世界,2008(1):52-54.
被引量:9
2
李静,赵献芝,彭祥伟,王阳铭,汪超,罗艺.
反季节繁殖技术对四川白鹅生长发育规律及肉质的影响[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6):45-47.
3
金宝栋,王秋菊,周瑞进,彭梦玲,刘艳芝,杨焕民.
北方地区种鹅的反季节繁殖技术与应用[J]
.黑龙江畜牧兽医(下半月),2015(4):56-58.
被引量:3
4
耿彩丽,曹俊伟.
肉鹅种反季节繁殖技术的研究[J]
.农民致富之友,2014(17):45-45.
5
霍新录.
提高母猪高产的综合技术措施[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06,27(1):57-58.
被引量:3
6
王宝维,葛文华,张名爱,于世浩,岳斌,郭海岩,孙丙宏.
肉种鹅反季节繁殖技术的研究[J]
.中国家禽,2008,30(3):13-16.
被引量:17
7
马建胜,金军强,岑诗杰.
斑嘴野鸭的反季节繁殖技术[J]
.浙江畜牧兽医,2013,38(2):43-43.
8
项建东.
提高种鹅反季节生产效益的综合措施[J]
.兽医导刊,2015,0(14):77-77.
9
王喆,文际坤,袁希平,朱芳贤,和占星.
牛产后不发情的繁殖机理及影响因素[J]
.黄牛杂志,2003,29(6):31-34.
被引量:4
10
梁爱心,韩丽,李翔,滑国华,熊家军,张淑君,杨利国.
国外奶牛繁殖机理和繁殖管理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畜牧杂志,2013,49(8):45-51.
被引量:5
中国畜禽种业
2013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