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1-57,共7页
Reform
二级参考文献22
1 高国力.跨世纪我国西北地区的对外开放战略研究[J] .科技导报,1997,15(11):42-44. 被引量:4
2 温民能,熊群.扶贫移民工程的模式探索[J] .科技导报,1997,15(5):39-41. 被引量:2
3 樊杰,陶普.,W.中国农村工业化的经济分析及省际发展水平差异[J] .地理学报,1996,51(5):398-407. 被引量:149
4 彭纯,谭岳衡,张虎婴,张化桥.我国经济发展中东西部资金流动问题初探[J] .开发研究,1986(1):25-29. 被引量:2
5 团体著者,经济改革与发展,1995年 被引量:1
6 徐逢贤,中华工商时报,1995年 被引量:1
7 胡鞍钢等著.《中国地区差距报告》,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页. 被引量:1
8 《中国地区差距报告》,第180页. 被引量:1
9 Williamson Jeffery G (1965), Regional Inequality and the Process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A Description of the Pattern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Vol. 13 No. 4, pp. 3-45. 被引量:1
10 O. M. Amos. Jr. ( 1988), Unbalanced Regional Growth and Regional Inequality in the Later Stage of Development. 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 pp. 549-566. 被引量:1
共引文献253
1 丁庭威.改革视域下经济法内涵之流变——以改革与经济法的关系为切入点[J] .中财法律评论,2020(1):23-49. 被引量:3
2 张守文.区域协同发展的经济法解析与促进[J] .当代法学,2021,35(5):99-109. 被引量:11
3 王泽强.推动区域协调互动发展的思考[J]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4):15-18. 被引量:1
4 段七零.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因与区域发展战略的选择[J]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25(2):51-56. 被引量:1
5 谢莹,李豫新.新疆区域对外贸易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兰州商学院学报,2012,28(3):35-39. 被引量:1
6 葛亚磊,安歌军.世纪之交的地区差异分析[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7(3):76-83.
7 赵坤荣,林奎,许振成,杨大勇,杨剑,刘辉.中国城镇生活源污染与社会经济发展重心演变对比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2013,33(S1):226-232. 被引量:5
8 李具恒,李国平.西部大开发战略研究的逻辑反思:文献综述[J] .甘肃高师学报,2004,9(4):40-44.
9 汪青松.论当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两次战略西移[J] .当代中国史研究,2000,7(4):88-98. 被引量:2
10 乔家君,李小建.近50年来中国经济重心移动路径分析[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4(1):12-16. 被引量:167
同被引文献62
1 冯之浚.西部大开发若干重大问题的思考[J] .群言,2000(9):6-9. 被引量:1
2 潘盛洲.关于加快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J] .经济研究参考,1999(91):2-9. 被引量:2
3 杨继国.充分发挥文化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J] .求是,2001(5):38-39. 被引量:1
4 郭志仪,张恒.西部大开发要注重无形资源开发和软件建设[J] .西北人口,2001,22(1):6-7. 被引量:1
5 陈占彪.关于我国区域经济开发战略的新构想[J] .探索与争鸣,2000(12):11-13. 被引量:2
6 范恒山.处于关键时期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J] .理论视野,2000(5):4-11. 被引量:7
7 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被引量:1
8 邹东涛.中国西部大开发金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被引量:1
9 张昌彩.结构调整应交给市场去完成[J].改革内参,2000,(8). 被引量:2
10 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被引量:1
引证文献11
1 李具恒,李国平.西部大开发战略研究的逻辑反思:文献综述[J] .甘肃高师学报,2004,9(4):40-44.
2 邢伯春.我国经济结构调整问题讨论综述[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21(1):74-78. 被引量:8
3 徐璋勇.对西部大开发中几个关键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8(2):21-25.
4 高晓红.非均衡区域经济格局中的货币政策[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01(6):6-9. 被引量:2
5 李成.非均衡经济中区域中央银行金融调控与监管研究[J] .当代经济科学,2001,23(5):15-20. 被引量:17
6 汤五云.我国西部经济起飞态势[J]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1(6):22-26.
7 陈龙.我国南北地区经济差距扩大化研究[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8(2):7-10. 被引量:6
8 陈龙.我国南北地区经济差距扩大化研究[J] .重庆商学院学报,2002(3):6-9. 被引量:3
9 孙小民.西部大开发中应解决好的十大关系问题[J]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2,5(3):62-64.
10 李成,赵昌昌,孙要中.西部金融结构分析与优化模式构造[J] .统计与信息论坛,2002,17(5):82-87.
二级引证文献36
1 曾世宏,钟纯,刘迎娣.数字化技术吸收会减少服务就业吗——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分工理论的分析[J] .经济学报,2022,9(3):158-187. 被引量:6
2 郑艳婷,杨慧丹,孟大虎.我国南北经济增速差距扩大的机理分析[J] .经济纵横,2021(3):100-106. 被引量:7
3 魏长江.欠发达地区的科学发展与区域金融调控[J] .甘肃金融,2004(5):38-41. 被引量:1
4 张万兴,刘倩.中国各地区经济增长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消费导刊,2009,0(12):62-62. 被引量:1
5 华红梅.区域金融失衡的政策性因素分析[J] .学术问题研究,2007,0(2):12-16. 被引量:1
6 仇方道,朱传耿,单勇兵,马家常.中国县域综合实力评价与区域分异特征[J] .地理科学,2004,24(4):392-398. 被引量:33
7 汪斌.加入WTO后中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思考[J] .浙江社会科学,2001(6):34-37. 被引量:1
8 杨国中,李木祥.我国信贷资金的非均衡流动与差异性金融政策实施的研究[J] .金融研究,2004(9):119-133. 被引量:41
9 易传和,褚彩云.区域金融稳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济南金融,2004(11):3-6. 被引量:7
10 尹洪霞.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条件下的宏观金融调控策略[J] .山东经济,2005,21(2):40-43. 被引量:1
1 赵修卫.区域发展应突出核心竞争力[J] .决策咨询(安徽),2002(2):40-41. 被引量:4
2 王秋生,杨国才.关于牧业县建设的几点思考[J] .龙江社会科学,1990(3):23-25.
3 “十一五”规划侧重区域发展[J]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04(6):43-43.
4 王铮,王改珍,周贵荣,钟颖杰.中国当前经济增长的两个问题[J] .中国软科学,1999(2):6-9. 被引量:1
5 龙隆,王永庆.区域发展政策研究[J] .开发研究,1989(4):2-5. 被引量:1
6 蒋伏心.工业化、市场化与江苏区域发展[J] .江苏经济,2003(1):11-11.
7 王圣学.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 .国土开发与整治,1994,4(4):48-53.
8 K.霍因,T.迪涅,张晓东.爱尔兰区域发展的工业政策[J] .地理译报,1995,14(1):13-21.
9 蒋立东.简析畜牧业的区域发展[J] .龙江社会科学,1990(3):16-20.
10 胡桐元.关于区域经济的几个问题[J] .云南畜牧兽医,2000(B09):2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