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文化贸易中的文化差异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各国文化内涵的不同,形成了文化现实具有复杂性和多元性,同时,人们对文化的理解和运用也存在着差异。正是因为差异的存在,才有了交换的需要。首先,文化的民族性产生了横向上的差异。在强烈的文化差异下,人们产生了对异域文化的需求,即希望从外来文化中获取本民族文化中稀缺的元素以满足自己物质生活或精神生活的需要。分析文化差异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提出有效利用文化差异来发展中国对外贸易的途径。
作者
张月
机构地区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经济研究导刊》
2013年第10期181-182,共2页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关键词
国际贸易
文化差异
无形壁垒
分类号
F74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9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46
同被引文献
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11
1
章玲.
国际贸易的文化因素分析[J]
.考试周刊,2008,0(9):212-214.
被引量:3
2
罗能生,洪联英.
全球化条件下文化冲突的贸易效应分析[J]
.世界经济研究,2006(10):18-23.
被引量:15
3
杨柏峰.
中美国际文化贸易的比较分析[J]
.科技经济市场,2007(2):110-112.
被引量:4
4
周申,杨传伟.
国际贸易与我国就业:不同贸易伙伴影响差异的经验研究[J]
.世界经济研究,2006(3):49-53.
被引量:26
5
康为茂,朱智广.
试论国际贸易中文化触觉的生成[J]
.国际经贸探索,2009,25(9):24-27.
被引量:1
6
李运祥.
文化贸易的现状及原因分析[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79-82.
被引量:1
7
刘伽.
国际商务活动中的文化差异性研究[J]
.湖南社会科学,2010(1):156-158.
被引量:2
8
陈钧.
试论文化冲突与贸易摩擦[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10(5):4-6.
被引量:1
9
金宁.
浅议世界博览会促进了文化的融合[J]
.现代商业,2009(8):282-282.
被引量:1
10
张晓丹,王莉莎.
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背景因素[J]
.科技创新导报,2008,5(36):213-213.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49
1
安宇,田广增,沈山.
国外文化产业:概念界定与产业政策[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4(6):6-9.
被引量:30
2
陈至发.
跨国战略联盟企业文化差异分析的一个理论框架[J]
.当代财经,2005(4):70-73.
被引量:10
3
秦学京.
企业跨国经营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J]
.经济与管理,2005,19(5):34-37.
被引量:40
4
刘锐.
文化视野中的国际贸易[J]
.理论界,2005(7):141-142.
被引量:3
5
冯双鹏.
试论国际贸易中的文化影响力[J]
.理论界,2005(10):135-136.
被引量:8
6
罗伟.
跨国经营中的文化冲突和跨文化管理策略[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6,25(2):24-27.
被引量:1
7
王雪野.
文化创新与发展对外文化贸易[J]
.理论前沿,2006(14):37-38.
被引量:4
8
谢里,罗能生.
论我国国际贸易中的文化战略[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6,27(5):96-99.
被引量:4
9
赵有广.
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逆差及其原因分析[J]
.国际贸易,2006(10):30-33.
被引量:59
10
李京文.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走势分析及政策建议[J]
.中国经贸导刊,2006(21):23-25.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46
1
吕超荣.
中国对外贸易与城镇失业关系的实证分析[J]
.特区经济,2007(2):241-243.
被引量:6
2
周申,李春梅,谢娟娟.
国际贸易与劳动力市场:研究述评[J]
.南开经济研究,2007(3):107-123.
被引量:15
3
蒋荷新.
我国对外贸易就业效应的实证研究——以外资企业为例[J]
.国际贸易问题,2007(10):30-34.
被引量:24
4
张弛.
我国对外贸易对江苏省制造业就业的影响分析[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10):114-117.
5
蔡兴,莫骄,冯志坚.
中国出口、FDI与就业关系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面板数据的检验[J]
.经济地理,2009,29(2):215-219.
被引量:29
6
郭菊娥,孟磊,郭广涛.
次贷危机影响下我国国内增加值及就业发展态势[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2):1-6.
7
许统生,涂远芬.
贸易开放度的就业贡献率比较——基于1995-2006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当代财经,2009(5):87-92.
被引量:13
8
盛斌,牛蕊.
国际贸易、贸易自由化与劳动力就业:对中国工业部门的经验研究[J]
.当代财经,2009(12):88-94.
被引量:38
9
张亚斌,王颖.
对外贸易、FDI对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湖南省为例[J]
.软科学,2009,23(12):79-82.
被引量:6
10
张璇,王传刚.
中国文化贸易发展的理性思考[J]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0(1):78-8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
1
刘扬.
中俄文化差异性刍议[J]
.学术交流,2011(4):195-197.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1
1
李圣.
论中俄文化产业合作中的文化差异[J]
.经济研究导刊,2020(24):135-136.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冯庆革,林清宇,邱树恒,王宁章,梁英,杨义.
不同窑型水泥熟料共同粉磨对水泥性能的影响[J]
.水泥,2000(4):4-7.
被引量:9
2
王娜娜.
中俄经济合作发展的利弊条件分析[J]
.北方经贸,2021(3):23-25.
被引量:1
1
吴正龙.
正视国际贸易中的无形壁垒[J]
.浙江经济,2000(12):24-25.
2
宣家骥.
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及其对策[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9(1):8-12.
3
吴正龙,凌志.
重视和破解WTO的“无形壁垒”与体制法律障碍[J]
.中外企业家,2000(11):20-23.
4
吴秀兰.
文化差异——国际贸易中跨文化交流的无形壁垒[J]
.商场现代化,2008(18):8-8.
被引量:1
5
吴正龙.
入世:破解“无形壁垒”[J]
.经营管理者,2000(11):20-21.
6
吴正龙.
重视和破解WTO的"无形壁垒"与体制法律障碍[J]
.大众企业管理,2000(10):38-40.
7
吴正龙.
冲破另一道防线——重视和破解WTO的“无形壁垒”与体制法律障碍[J]
.广东科技,2000,9(12):40-43.
8
吴正龙.
重视和破解WTO的“无形壁垒”与体制法律障碍[J]
.天津纺织科技,2001,39(3):59-62.
9
吴正龙.
重视和破解WTO的“无形壁垒”与体制法律障碍[J]
.陕西纺织,2000,12(4):31-34.
10
於振南,赵吉林.
学会“卖概念”[J]
.致富之友,2003(9):14-14.
经济研究导刊
2013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