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淘尽风月——从《桃之夭夭》看王安忆的创作之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论证《桃之夭夭》之于王安忆的创作流变史的意义,以及小说于此流变中愈益彰显出来的独到的生命探寻。《桃之夭夭》一反《长恨歌》的写作——不再沉溺于历史兴衰与个人悲欢表现出对《长恨歌》那种缠绵的风情的抵制,从续写"忧伤的时代"转变为续写快乐的时代,可以看出王安忆在《桃之夭夭》的创作中试图脱离风月,开始探寻一种铿锵有力的阳刚叙事。
作者
吴娱玉
机构地区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
出处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33-36,共4页
Journal of 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
关键词
王安忆
《桃之夭夭》
创作之变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王安忆.桃之天天[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
被引量:1
2
王德威.忧伤纪事:读王安忆《·比伤的年代》[M]//当代小说二十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33.
被引量:1
3
王安忆著..叔叔的故事[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111.
4
钱亦蕉.王安忆:我不是上海的代言人[N].新民周刊,2003-10-21.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1
1
滕朝军,母华敏.
海派文学背景下王安忆与张爱玲之比较[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4):25-27.
被引量:2
1
沈忱.
“灰姑娘”式女性成长——《桃之夭夭》和《曼斯菲尔德庄园》比较分析[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0(2):62-66.
被引量:6
2
风移影动,百事之空.
《桃之夭夭》人物谱[J]
.今古传奇(武侠版月末版),2008,0(8):1-5.
3
唐宇东.
寻找“苏青”——以王安忆长篇小说《富萍》和《桃之夭夭》为例[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6,26(6):423-424.
4
汤海燕.
一蓑烟雨两样人生——评王安忆长篇小说《桃之夭夭》[J]
.科教文汇,2007(5).
5
康瑾.
又一种上海生活——评王安忆新作《桃之夭夭》[J]
.当代作家评论,2004(4):111-113.
被引量:2
6
白军芳,郑升旭.
一种女性文学的新启迪——比较王安忆《桃之夭夭》与“身体写作”[J]
.小说评论,2004(6):52-55.
被引量:3
7
刘新征.
《桃之夭夭》的文化批判探析[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7(4):70-71.
8
万丕洪.
从《桃之夭夭》和《半生缘》看王张笔下的女性[J]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6,0(37):225-225.
9
吕莲.
小说《桃之夭夭》的女性主义思想浅析[J]
.青年文学家,2015,0(11X):18-19.
10
吴玉珍.
从《桃之夭夭》到《所以》看女性的成长[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3,32(5):9-12.
被引量:1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