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47-248,共2页
Chinese Journal of Laboratory Medicine
二级参考文献2
1 王前奔,中国免疫学杂志,1997年,13卷,5页 被引量:1
2 山村昌弘,临床免疫学杂志,1996年,28卷,245页 被引量:1
共引文献39
1 李国平,邵良平,周伦江,李沁光,李孟潮.口服复合菌制剂对哺乳仔猪免疫功能的影响[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0(3):341-344. 被引量:8
2 孙大强.围手术期肠外营养(PN)对食管癌患者IFN-γ的影响[J] .哈尔滨医药,2002,22(5):2-3.
3 周晓莉,侯丽萍,魏玮,田永峰,田俊,孔名望,郝建军,邵卫.通络止痛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Th1/Th2的调节作用[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9,43(2):60-62. 被引量:3
4 颜培宇,朱志中,王芳,唐强.不同穴位针刺对免疫抑制大鼠T细胞极化及相关因子的影响[J] .针灸临床杂志,2010,26(4):53-56. 被引量:12
5 陈爱萍,王薇洁.SLE患者激素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1999,9(1):4-5.
6 白澎,张沪生,王毓洲.肺癌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Th1/Th2分化情况检测与分析[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6,27(1):17-19. 被引量:2
7 张庆祥,孙广仁,于少泓,于梅.温阳化饮方对哮喘病寒饮蕴肺证大鼠BALF中IL-4和IFN-γ的影响[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9):672-673. 被引量:4
8 刘建华,李兰凤,魏艳苏.脓毒症患儿Th1、Th2细胞变化及临床意义[J] .河北医药,2007,29(3):227-228. 被引量:4
9 刘宝霞.Th1/Th2细胞平衡与中医药免疫调节[J]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114-116. 被引量:6
10 高骏,周海燕,刘旭光,唐勇.艾灸对实验性RA大鼠血浆Thl/Th2细胞因子平衡影响的实验研究[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1):21-23. 被引量:22
同被引文献17
1 王科,王晓雄,石炳毅.实时荧光定量PCR在细胞因子mRNA检测研究中的应用[J]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6,25(2):217-221. 被引量:8
2 李梅,宋达琳,康维强.细胞因子检测技术进展[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27(6):540-542. 被引量:8
3 张艳莉,马璇,黄强,李兵,吴开力.应用流式微球技术检测人泪液表皮生长因子[J]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6,24(11):1158-1161. 被引量:5
4 AttwoodTK Parry-SmithDJ著 罗静初等译.生物信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被引量:12
5 MARINISSEN M J,CHIARIELLO M,GUTKIND J S.Regu 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by the small GTPase Rho through the ERK6 (p38γ) MAP kinase pathway[J].Genes Dev,2001,15(5):535-553. 被引量:1
6 LI Z J,JIANG Y,RICHARD J.The primary structure of p38γ:a new member of p38 group of MAP kinases[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1996,228:334-340. 被引量:1
7 CANAGARAJAH B J,KHOKHLATCHEV A,COBB M H,et al.Activation mechanism of the MAP kinase ERK2 by dual phosphorylation[J].Cell,1997,90:859-869. 被引量:1
8 ENSLEN H,RAINGEAUD J,DAVIS R J.Selective activation of 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MAP) kinase isoforms by the MAP kinases MKK3 and MKK6[J].J Biol Chem,1998,273:1741-1748. 被引量:1
9 姜威,袁颖,袁晓燕.细胞因子检测方法进展[J] .医学检验与临床,2007,19(4):54-55. 被引量:2
10 刘小荣,张笠,王勇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理论研究及其医学应用[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2):329-332. 被引量:47
引证文献3
1 曾瑞霞,苏玉虹,巴彩凤,朱宝芹,宋慧娟,刘东鑫.猪ERK6基因编码区的克隆及组织表达谱分析[J] .中国兽医科学,2006,36(11):910-914. 被引量:1
2 李自强,何引章,陶勇.细胞因子检测方法研究进展及其在眼内液检测中的应用[J]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2018,8(3):140-144. 被引量:14
3 陈进凡,吴亮.中药“肠毒清”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血清IL-2、IL-6、TNF水平的影响[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3,20(4):22-23.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22
1 李越华,杨兴才,卜建宏.中药抗炎合剂干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9,16(5):262-264. 被引量:7
2 曾瑞霞,付长红,史平军,苏玉虹.猪ERK6基因3′UTR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5):9-11.
3 陈进凡,刘媛,柳渊洁,杨育红,肖正国.肠毒清口服液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大鼠体质量及进食量的影响[J] .西部中医药,2011,24(11):28-31. 被引量:2
4 刘媛,陈进凡,杨育红,杜玫.肠毒清口服液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大鼠血生化、血常规等指标的影响[J]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23):114-116. 被引量:2
5 刘媛,陈进凡,杨育红,杜玫.肠毒清口服液对全身性炎性反应综合症大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3):327-328.
6 杨世霞,刘媛,陈进凡,田卫花.肠毒清口服液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大鼠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J] .西部中医药,2012,25(11):22-25. 被引量:1
7 田卫花,邢福军,梁勤,周思彤,李莎莎.肠毒清口服液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大鼠BNP水平的影响[J] .西部中医药,2012,25(12):13-15. 被引量:2
8 苑丽华.中西医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暴发型(混合型)1例[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21):86-87.
9 汪晓娟,虹霏,杨大勇,朱丹,陶勇.糖尿病合并白内障及单纯老年性白内障与房水中细胞因子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9(5):312-319. 被引量:11
10 范莉,徐秋香,齐婧浩,陶勇,崔建国.近十年国内眼科领域获得专利项目的分析[J]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2020,10(6):368-373.
1 崔鲂,曾照芳,康格非.细胞因子测定方法及其综合评价[J] .中国检验医学与临床,2002,3(4):188-190.
2 李红民,韩凤艳,刘宏侠,何春年.胸(腹)水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改进[J]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1,30(5):386-387. 被引量:3
3 杨昌国,许叶,李清华.脂蛋白(a)的结构和免疫化学测定中的难题[J] .临床检验杂志,1993,11(1):42-44. 被引量:2
4 陈受无,胡大学.单克隆抗体免疫细胞化学试验在临床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J] .生物制品资料选编,1989(13):153-156.
5 葛一漫,张朝明,高志芬,吴心语,谢国丽,张灵玲.免疫化学分析仪测定风湿三项血清指标的性能评价[J] .现代仪器与医疗,2015,21(1):64-66. 被引量:3
6 何印蕾.细胞因子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1,23(6):974-975. 被引量:2
7 袁桂清.智能化大免疫化学发光系统用于我国临床诊断[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10):718-718.
8 熊进军,李和,张亦农,王庆堂.氦-氖激光穴位照射对脊髓后角SP及ENK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研究[J] .中国激光,1991,18(4):310-312. 被引量:1
9 欧阳旭红,鄢仁晴,向加林.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前白蛋白对临床诊断肝病的意义[J] .贵州医药,2005,29(12):1085-1086.
10 顾晓松,陈昌富,金鹤成,严志强.免疫化学方法显示感觉神经纤维[J] .交通医学,1991,5(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