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华散”作家与文学史叙述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流散"是指某个民族的人离开故土到异国生活,却始终保持着与故国家园文化、心理和精神上的联系;而"华散"作家是特指大陆、台湾、港澳等中国本土以外的华人汉语写作者。"华散"作家进入文学史的叙述,要坚持"精神高度"和"减法原则";由于"华散"作家"中国"身份认同与"本土"身份认同的复杂性,应将其纳入相应的文学史版图。
作者
武文茹
机构地区
福建闽江学院学报编辑部
出处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9,共6页
Forum for Chinese Literature of the World
关键词
“华散”作家
海外华文文学史叙述
中国身份认同与“本土”身份认同
华人汉语写作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18
1
童明.《飞散》,赵一凡等主编《西方文论关键词》,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版,第113、116页.
被引量:1
2
[丹麦]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第一分册》(张道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页.
被引量:1
3
胡乔木.《如何把握中国当代文学史的研究现象》,《胡乔木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78页.
被引量:1
4
黄万华..美国华文文学论[M],2000.
5
路遥著..路遥文集 1[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549.
6
王瑶.《文学史著作应该后来居上》[J].上海文论,1989,(1).
被引量:1
7
自先勇.《新大陆的流放者之歌——美加中国作家》,白先勇《明星咖啡馆》,台北:皇冠出版社1985年版,第37页.
被引量:1
8
[英]斯图尔特·霍尔.《文化身份与族裔散居》,罗纲、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11—215页.
被引量:1
9
白先勇.《流放的中国人——台湾小说的放逐主题》,白先勇《第六只手指》,上海:皇冠出版社1999年版,第82页.
被引量:1
10
王润华著..华文后殖民文学 本土多元文化的思考[M],2001:226.
二级参考文献
1
1
吴奕锜.
近20年来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述评──以历届学术年会及其论文集为例[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7(2):89-96.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26
1
王山美.
审美地理学视阈下新移民作家的中国书写研究[J]
.中国美学,2021(2):245-258.
2
庄伟杰.
在边缘空间寻找家园——澳华新移民作家四人散论[J]
.华文文学,2007(4):30-37.
被引量:1
3
徐家祯.
关于华文创作在非华文世界的现状、地位和前景[J]
.华文文学,1998(3):56-59.
4
付祥喜.
“中国文学史”:民族/国家想象——对“中国文学史”及其相关问题的思考[J]
.理论与创作,2010(5):34-39.
5
刘勇.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重构”的几个问题[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52-59.
被引量:3
6
冷川.
2010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述评[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7):184-204.
被引量:3
7
付祥喜.
文学的身份认同:民族的还是国家的?——与陈国恩教授商榷[J]
.华文文学,2012(4):123-128.
被引量:1
8
郭海军.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文化视野和发展空间[J]
.文艺争鸣,2012(8):60-64.
9
陈国恩.
中国现代文学的学科独立与“双翼”舞动[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65(5):72-78.
被引量:4
10
中国:2012[J]
.才智(才情斋版),2013(2):35-35.
同被引文献
19
1
饶芃子,费勇.
论海外华文文学的命名意义[J]
.文学评论,1996(1):31-38.
被引量:27
2
刘登翰.
世界华文文学的存在形态与运动方式——关于“一体化”和“多中心”的辩识[J]
.东南学术,2004(3):130-135.
被引量:4
3
童明.
飞散[J]
.外国文学,2004(6):52-59.
被引量:62
4
颜敏.
“离散”的意义“流散”——兼论我国内地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独特理论话语[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3(2):69-72.
被引量:12
5
陈若曦,等.《文学座谈会》,《台港文学选刊》1986年第6期.
被引量:1
6
王润华.《从中国文学传统到海外本土文学传统-论世界华文文学的形成》,《台湾香港澳门暨海外华文文学论文选》,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15,16页.
被引量:1
7
林承璜.《漫谈世界华文文学》,《香港文学》1994年11月号.
被引量:1
8
杨俊蕾.
“中心—边缘”双梦记:海外华语语系文学研究中的流散/离散叙述[J]
.中国比较文学,2010(4):89-98.
被引量:8
9
邓伟.
后殖民视域下的新移民文学批评[J]
.长江学术,2012(2):137-137.
被引量:1
10
王德威.
“根”的政治,“势”的诗学——华语论述与中国文学[J]
.扬子江(评论),2014(1):5-14.
被引量:39
引证文献
2
1
刘雪娥.
华文文学研究批评话语的建构——以《全球化与新移民叙事》为中心的考察[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9(4):297-311.
2
王金城.
命名、中心与边缘——对世界华文文学的几点思考[J]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5(3):5-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陈一军.
文学的“中心与边缘”义理探究[J]
.广西社会科学,2018(10):169-173.
2
陈一军.
中国文学的中心与边缘[J]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7(6):7-14.
被引量:1
1
魏毓莘.
在卡莱尔城小住的日子里[J]
.新天地,2006,0(5):33-33.
2
刘念.
1999,美国来信[J]
.黄河.黄土.黄种人,2000(2):30-32.
3
冯玥.
《上海女孩》中的记忆书写[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18):29-30.
被引量:1
4
黄艾榕.
文化取向迥异的散文奇葩——朱自清、徐志摩散文比较[J]
.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3(1):60-63.
被引量:2
5
袁靖华.
撕裂的哭喊和睿智的反思——余光中、余秋雨创作比较分析[J]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3):93-97.
6
李曼曼.
飞散理论视角下《宠儿》的形象简论[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36(9):53-54.
7
李超.
《诗经》中桑意象的原型分析[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1(7):36-37.
被引量:3
8
庞琦昕.
“雨”诗人的踟蹰——李金发的婚恋与创作[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11):62-62.
9
仇小丫.
又有谁的青春是安逸的?[J]
.中国青年,2014,0(13):54-55.
10
刘冰.
东西方文化夹缝中生存的华裔新移民作家[J]
.作家,2010(4):67-68.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3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