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东营凹陷北带深层裂解气成藏条件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东营凹陷北带深层裂解气藏为凝析气藏和纯气藏,沙四下亚段高成熟烃源岩是其成藏的物质基础;膏盐岩、泥岩及碳酸盐岩是该区的三套优质盖层;发育在大断裂背景上的各种砂砾岩扇体储层是油气成藏的储集层。东营凹陷北部断裂陡坡带具有这种有利成藏组合条件,是深层天然气富集和分布的区带,也是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方向。
作者
陈旭辉
机构地区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出处
《内江科技》
2013年第3期126-126,128,共2页
关键词
东营凹陷
裂解气
成藏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6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52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
1
赵文智,王兆云,张水昌,王红军,赵长毅,胡国义.
有机质“接力成气”模式的提出及其在勘探中的意义[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2):1-7.
被引量:153
二级参考文献
36
1
侯读杰,王铁冠.
中国陆相沉积中的低熟油气资源[J]
.石油勘探与开发,1993,20(6):38-45.
被引量:20
2
王红岩,李景明,刘洪林,李贵中,李隽.
煤层气基础理论、聚集规律及开采技术方法进展[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31(6):14-16.
被引量:42
3
张水昌,王招明,王飞宇,梁狄刚,肖中尧,黄海平.
塔里木盆地塔东2油藏形成历史——原油稳定性与裂解作用实例研究[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31(6):25-31.
被引量:81
4
刘文汇.
生物-热催化过渡带天然气地化特征[J]
.石油勘探与开发,1994,21(2):108-109.
被引量:4
5
王兆云,程克明,张柏生.
加水热模拟实验气态产物特征及演化规律研究[J]
.石油勘探与开发,1995,22(3):36-40.
被引量:36
6
何萍,王飞字,赵长毅,秦匡宗.
西北中生界烃源岩中木柱质体特征、演化与烃类生成[J]
.石油勘探与开发,1996,23(1):7-11.
被引量:4
7
刘文汇,徐永昌,雷怀彦,张柏生,史继扬.
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形成机制及演化模式[J]
.中国科学(D辑),1996,26(6):511-517.
被引量:13
8
Tissot B P, Welte D H. Petroleum formation and occurrence[M].New York: Springer-verlag, 1984.
被引量:1
9
Galimov E M. Sources and mechanisms of formation of gaseous hydrocarbons in sedimentary rock[J]. Chemical Geology, 1988,71:77-95.
被引量:1
10
郭绍辉 秦匡宗.未熟低熟油成烃母质的化学组成结构及其成因的化学机理[A]..中国未成熟石油成因机制和成藏条件[C].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97-136.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52
1
江涛,张锐锋,项鑫,谢佩宇,张宇飞,韩琪,李彬,钟雪梅,徐婕.
二连盆地乌里雅斯太凹陷洼槽区油气成藏有利条件与成藏模式[J]
.天然气地球科学,2022,33(9):1409-1420.
被引量:1
2
田继先,李剑,曾旭,孔骅,沙威,郭泽清,张静,付艳双.
柴达木盆地东坪地区原油裂解气的发现及成藏模式[J]
.石油学报,2020,41(2):154-162.
被引量:10
3
ZHAO Wenzhi,HU Suyun,HOU Lianhua,YANG Tao,LI Xin,GUO Bincheng,YANG Zhi.
Types and resource potential of continental shale oil in China and its boundary with tight oil[J]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2020,47(1):1-11.
被引量:17
4
黄光辉,张敏,胡国艺,肖中尧.
原油裂解气和干酪根裂解气的地球化学研究(Ⅱ)—原油裂解气和干酪根裂解气的区分方法[J]
.中国科学(D辑),2008,38(S2):9-16.
被引量:31
5
赵文智,汪泽成,朱怡翔,王兆云,王朋岩,刘新社.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低效气藏的形成机理[J]
.石油学报,2005,26(5):5-9.
被引量:98
6
赵文智,汪泽成,王兆云,王红军.
中国高效天然气藏形成的基础理论研究进展与意义[J]
.地学前缘,2005,12(4):499-506.
被引量:22
7
张英,李剑,胡朝元.
中国生物气-低熟气藏形成条件与潜力分析[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4):37-41.
被引量:29
8
廖永胜.
高—过成熟气源岩评价的若干问题[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4):147-152.
被引量:24
9
王云鹏,赵长毅,王兆云,王红军,邹艳荣,刘金钟,赵文智,耿安松,刘德汉,卢家烂.
利用生烃动力学方法确定海相有机质的主生气期及其初步应用[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4):153-158.
被引量:31
10
王先彬,妥进才,周世新,李振西,闫宏.
地球深部有机质演化与油气资源[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4):159-164.
被引量:14
1
赵昕.
盐22-永920区块砂砾岩储集性能评价研究[J]
.才智,2012,0(6):29-30.
2
杨剑萍,石德文.
东营凹陷北部永921地区渐新世沙三段和沙四段扇三角洲沉积[J]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4(1):10-12.
被引量:8
3
张磊.
NH地区沙二段微幅构造成藏特征分析[J]
.内江科技,2015,36(4):77-77.
4
王昌桂.
中国西北侏罗系油气成藏特征[J]
.地学前缘,2000,7(4):487-495.
被引量:13
5
黄传炎,王华,肖敦清,王家豪,廖远涛,白云风,岳勇.
板桥凹陷断裂陡坡带沙一段层序样式和沉积体系特征及其成藏模式研究[J]
.沉积学报,2007,25(3):386-391.
被引量:35
6
樊海琳,杨学君,陈武杰,袁凌荣.
东营凹陷北部盐22区块砂砾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及控制因素[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36(14):105-107.
7
王根照,夏庆龙.
渤海海域天然气分布特点、成藏主控因素与勘探方向[J]
.中国海上油气,2009,21(1):15-18.
被引量:14
8
王昌桂.
中国西北部侏罗系油气成藏分布规律[J]
.新疆石油地质,2000,21(5):357-360.
被引量:11
9
王真.
东营凹陷北部沙四段盐下天然气成因及来源[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9,16(1):5-8.
被引量:8
10
赖维成,徐长贵,加东辉,吴小红.
渤海海域古近系层序界面特征及不同构造带的层序构成[J]
.地层学杂志,2012,36(4):807-814.
被引量:7
内江科技
201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