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民国电影的现代性问题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民国电影在1930年代革故鼎新,形成了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高峰时刻"。其间"左翼电影"与"软性电影"的论争,立体表征了民国电影悖反式的现代性结构:资本主义启蒙与社会主义革命、市民精神与阶级政治的二位一体。1930年代的民国电影尚未形成一种真正主体性的现代性意识。抗日战争后民国电影融会古典美学与启蒙思想,确立了兼具现代性与传统性、民族性与普世性的本土电影传统,并创造出《小城之春》等世界经典。民国电影缔造的现代性美学范式,一直影响着新中国的电影创作,并成为一种挑战新中国革命主流电影文化的潜话语,作为一个本土化的现代性电影传统,是当代中国电影重构核心价值观及文化主体性的不可或缺的历史资源。
作者 马春花
出处 《滨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94-99,共6页 Journal of Binzhou University
基金 中国海洋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201162005)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刘呐鸥.《中国电影描写的深度问题》[J].现代电影,1933,(3). 被引量:6
  • 2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阿伦特.启迪.本雅明文选.张旭东,王斑,译.北京:三联书店,2008. 被引量:1
  • 3卜万仓.我导演电影的经验.电影,1939,(37). 被引量:1
  • 4焦雄屏.时代显影:中西电影论述.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 被引量:1
  • 5钟惦棐.《电影的锣鼓》[J].文艺报,1956,(23). 被引量:4
  • 6朱煮竹(钟惦荣).为了前进[N].文汇报,1957-01-04. 被引量:1

共引文献8

同被引文献1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