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丧家狗"喻孔子最主要的五处文本中,《韩诗外传》给出的故事情节不同于以《史记·孔子世家》为代表的另外四处文本。古今学者中,有人认为比孔子于狗是辱圣,崔述是其代表;有人认为"丧家狗"是个中性词,如李零先生;然而,在《韩诗外传》中,"丧家狗"恰恰是个大大的褒义词,因为(孔子)"羸乎若丧家之狗"是姑布子卿用以安慰子贡的话。"丧家"喻指某种残缺性,姑布子卿以"丧家狗"喻孔子,认为孔子是在人类历史的惨淡时节挺身担当的人。李零先生错解了"施"与"辞",因而未能读懂《韩诗外传》版本的"丧家狗"故事,而这似乎与他一味"去圣"的心态不无关系;对《丧家狗》之书名的批判根本上反映出个体与族群的文化身份焦虑。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25,共7页
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