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汉语互文信息的翻译——从接受美学与陌生化视阈看译者主体性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接受美学认为,读者的解释对文本意义的生成有着重大作用。不同读者对同一个文本会有不同的解释,译者对文本的不同解释在翻译中得以体现。汉语丰富的文化意象使得卷帙浩繁的各式文学作品都有着丰富的互文信息,根据西方文论中陌生化理论,译本读者对外来文化信息是有所期待的,因为这种对他们而言具有陌生化新奇感的知识,是人类普遍的一种渴盼。从译者作为读者的主体性行为分析可以发现,译者在翻译互文性强的文化信息时,采用注释方法将这些对异国读者来说陌生的信息进行解释,是对原文的一种忠实的改写。
作者 陈琪
机构地区 黎明职业大学
出处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36-138,共3页 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Social Science Ed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CullerJonathan. The Pursut of Signs[ M] .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81: 103 - 104. 被引量:1
  • 2莫爱屏.话衙与翻译[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193. 被引量:1
  • 3舒奇志.互文性理论与文学翻译的风格[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 (2) :67-71. 被引量:2
  • 4黄定华,黄志刚.接受美学与读者反应批评[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8(5):31-33. 被引量:3
  • 5(联邦德国)姚斯,(美)霍拉勃著.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金元浦,周.宁,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9):5. 被引量:1
  • 6刘宓庆著..中西翻译思想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546.
  • 7何森梅.手机娱乐短信的陌生化效应[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4):56-60. 被引量:4
  • 8李咏吟著..文学批评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488.

二级参考文献12

  • 1李泽厚.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被引量:3
  • 2姚斯,霍拉勃.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周宁,金元浦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被引量:137
  • 3百度编辑部.短信分类.百度文库[EB/OL].(2011-04-20)[2012-04-27].http://wenku.baidu.com/view/274aoe6ba45177232f60a266.html. 被引量:1
  • 4百度编辑部.短信.百度百科[EB/OL].(2012-03-25)[2012-04-27].http://baike.baidu.com/view/9420.htm. 被引量:1
  • 5百度编辑部.网络符号[EB/OL].(2011-11-10)[2012-04-27].http://baike.soso.com/v7665934.htm. 被引量:1
  • 6张碧涌.网络符号有哪些[EB/OL].(2005-11-12)[2012-04-27].http://book.sina.com.cn/nzt/ele/wangyouwenzi/9.shtml. 被引量:1
  • 7百度编辑部.陌生化.百度百科[EB/OL].(2011-07-20)[2012-04-27].http://baike.baidu.com/view/186580.htm. 被引量:1
  • 8王枫.从《瑞普·凡·温克尔》看陌生化手法的运用[J].世界文坛之窗,2001,(9):27-30. 被引量:1
  • 9王丽丽.浅谈《紫颜色》的叙事话语策略[J].学术交流,2010(3):168-170. 被引量:2
  • 10米雪.论手机短信的修辞色彩[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54-56. 被引量:3

共引文献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