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中国史前社会性别制度起源的质疑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重视从多学科资料梳理整合的角度去深入进行社会性别制度起源的研究 ,并依据这种方法在质疑诸如生产工具改善社会关系角色、战争导致男性地位上升等定论的同时提出了新观点。对著名的历史事件如“绝地天通”、“大禹治水”等也第一次从性别视角做出了新的诠释。
作者
赵宇共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2000年第5期64-67,共4页
Zhejiang Academic Journal
关键词
社会性别制度
多维透视
性别视角
中国
史前社会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历史学]
C913.14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108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31
参考文献
11
1
.《西安半坡》[M].文物出版社,1963年.第18页.
被引量:3
2
西安半坡村博物馆等著..姜寨 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 下[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224.
3
.《百子全书》[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
被引量:3
4
严文明著..仰韶文化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358.
5
马文·哈里斯.《文化的起源》,黄晴译,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页63—77.
被引量:1
6
李小江..性沟[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7
杜芳琴著..中国社会性别的历史文化寻踪[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313.
8
王震中著..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456.
9
知原著..人之初 华夏远古文化寻踪[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281.
10
王清.
大禹治水的地理背景[J]
.中原文物,1999(1):32-40.
被引量:22
共引文献
25
1
周文军.
浅论蚕文化及其表现形式[J]
.江苏蚕业,2004,26(3):54-57.
被引量:2
2
朱光华.
早夏国家形成时期的聚落形态考察[J]
.考古与文物,2002(4):19-26.
被引量:2
3
黄维华.
“东方”时空观中的生育主题——兼议《诗经》东门情歌[J]
.民族艺术,2005(2):21-25.
4
张应桥.
我国史前人类治水的考古学证明[J]
.中原文物,2005(3):22-26.
被引量:5
5
吴文祥,葛全胜.
夏朝前夕洪水发生的可能性及大禹治水真相[J]
.第四纪研究,2005,25(6):741-749.
被引量:74
6
梁道礼.
中国古代文论对“艺术精神转型”的理论自觉——论刘勰“文能宗经,体有六义”说的话语意向[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7(2):5-17.
7
李亚光.
对大禹治水的再认识[J]
.社会科学辑刊,2008(4):114-118.
被引量:5
8
郑新东,李志鹏.
试论早期城址的三种发展类型[J]
.金田,2012(9):87-88.
被引量:1
9
吴庆龙,张培震,张会平,叶茂林,张竹琪.
黄河上游积石峡古地震堰塞溃决事件与喇家遗址异常古洪水灾害[J]
.中国科学(D辑),2009,39(8):1148-1159.
被引量:62
10
王青.
豫西北地区龙山文化聚落的控制网络与模式[J]
.考古,2011(1):60-70.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108
1
杜芳琴.
华夏族性别制度的形成及其特点[J]
.浙江学刊,1998(3):47-52.
被引量:18
2
刘巨才.
中国古代的社会性别制度及传统妇德[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5(4):67-71.
被引量:13
3
许兆昌.
先秦社会的巫、巫术与祭祀[J]
.史学集刊,1997(3):5-9.
被引量:10
4
宋兆麟.
中国史前的女神信仰[J]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1995(1):117-128.
被引量:9
5
陈剩勇.
中国古代母系社会再认识[J]
.学习与探索,1993(1):119-126.
被引量:5
6
潘世宪.
再探群巫——巫文化在我国的传播及影响[J]
.周易研究,1991(1):15-23.
被引量:2
7
周婵娟.
简帛所见妇女史史料整理与研究综述[J]
.黑龙江史志,2014(3):28-29.
被引量:1
8
刘文明.
“新妇女史”在中国大陆的兴起[J]
.史学理论研究,2003(1):79-87.
被引量:14
9
郑永福,吕美颐.
社会性别制度与史学研究[J]
.史学理论研究,2004(3):17-19.
被引量:9
10
高世瑜.
发展与困惑——新时期中国大陆的妇女史研究[J]
.史学理论研究,2004(3):97-107.
被引量:23
引证文献
6
1
刘莉,王宏维.
重释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回应麦金侬“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女权主义批评”[J]
.妇女研究论丛,2003(1):10-14.
被引量:7
2
胡其柱.
两性关系、食物需求与私有制的起源——以远古中国为主要参照的再解读[J]
.妇女研究论丛,2005(2):50-53.
被引量:1
3
林雯娟.
性别政治的历史追踪[J]
.重庆社会科学,2007(7):107-110.
被引量:2
4
李晓广.
论传统中国性别政治关系的制度演进——一项基于新制度主义的分析[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1):91-98.
被引量:5
5
高世瑜.
从妇女史到妇女/性别史——新世纪妇女史学科的新发展[J]
.妇女研究论丛,2015(3):113-125.
被引量:16
6
高畅.
远古至五帝时代中国史前社会的巫觋性别研究[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4(4):31-34.
二级引证文献
31
1
杨华.
“后学”留痕:后现代史学在国内的传播、实践及影响[J]
.东岳论丛,2021(1):65-74.
被引量:2
2
焦祎婕.
恩格斯与麦金农女权思想的比较[J]
.边缘法学论坛,2021(2):20-24.
3
魏宏霞.
恩格斯与妇女解放——解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J]
.理论界,2007(10):115-117.
被引量:3
4
崔海波,高红艳.
私有制起源论、话语和“美女经济”与女性解放——对《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的解读和思考[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8,29(4):50-54.
被引量:1
5
史巍,韩秋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理论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研究综述[J]
.东南学术,2008(6):162-167.
被引量:1
6
刘正萍.
试论中国古代后妃参政的内在动因[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18):113-114.
7
李其瑞,邱昭继.
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源流、方法与价值[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2,30(5):23-31.
被引量:6
8
米莉.
中西比较视野中的女性主义研究——兼论西方早期经验的局限与中国本土女性学的展开[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9(5):146-150.
被引量:2
9
郑文兵.
私有制起源中的自然基础及其哲学本质[J]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34(4):52-59.
10
林君一,毛维国.
论婚姻家庭对女性地位的影响——从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看女性解放[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3):9-12.
被引量:4
1
韩美群.
马克思文化概念的多维透视[J]
.江汉论坛,2007(3):124-126.
被引量:5
2
连劭名.
《二年律令》与汉初传驿制度[J]
.四川文物,2004(4):60-62.
被引量:1
3
包艳.
唐时长江流域紫极宫造像考[J]
.中国美术研究,2016(2):4-9.
被引量:2
4
太监不等于宦官[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0(15):75-75.
5
郭海文.
性别视角下的女红军研究[J]
.唐都学刊,2011,27(1):59-65.
被引量:1
6
温故.
『岳秦不通婚』素材多维透视与运用示范[J]
.少年写作(素材控)(上旬),2014,0(7):58-58.
7
叶小青.
清末新政时期官场奢糜之风的多维透视[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23(9):84-86.
8
杜幼德.
正确理解第一次社会大分工[J]
.新疆社科论坛,1990(3):44-44.
9
蔡德贵.
孟子哲学思想的多维透视[J]
.东岳论丛,1992,13(3):79-83.
被引量:2
10
张桂群.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维透视[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3-5.
被引量:3
浙江学刊
2000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