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本科生复合型培养的理论探析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复合型人才培养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一大主题,那些基础扎实、知识广博,在多个领域具有较强适应性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新时代人才需求的主流,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本文从人才培养的概念与内涵入手,对本科生复合型培养的理论、模式,以及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总结和思考。
作者
林先其
熊鹰
机构地区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8期197-198,共2页
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
基金
电子科技大学教育发展基金项目(09XJY004
2010XJY001)
关键词
本科生
复合型培养
高校教育
理论探析
分类号
G642.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7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4
1
刘畅.
发挥多学科优势 培养复合型人才[J]
.北京教育(高教),2007(3):41-42.
被引量:9
2
吴明新.
浅谈高等学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0-92.
被引量:6
3
李国平,黄海波,杨丽华.
面向机械产品贸易行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25(2):86-89.
被引量:3
4
李锋,尹洁.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复合型人才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究[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6(3):300-304.
被引量:13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刘坚,朱红岩,柳春.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数据采集的研究[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20(2):9-12.
被引量:28
2
陈赟,唐仁春,张凤明.
AHP法在高校学生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
.中国高教研究,2005(7):9-11.
被引量:24
3
梁丽,吕良,樊葳葳.
一个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个案分析——华中科技大学英语-通信双学位培养模式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2006,27(3):79-83.
被引量:7
4
刘军红,刘恩霄.
基于模糊理论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7,9(3):22-24.
被引量:6
5
张富程,谢爽,吴应刚.
大学生综合素质量化评优模型的构建[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5(4):87-90.
被引量:6
6
辛涛,黄宁.
高校复合型人才的评价框架与特点[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29(3):49-53.
被引量:84
7
杨建超,孟庆良.
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弱势水平的测评模型及实证研究[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5(2):173-177.
被引量:4
8
高春娟,张陵,朱少泽,帝宁.
复合型人才培养新途径的探索[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0(2):88-89.
被引量:27
9
叶建波.
学生综合素质的模糊综合评判[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20(9):91-98.
被引量:61
10
宋鑫,卢晓东.
美国高校辅修制度述评[J]
.现代大学教育,2002,18(3):108-111.
被引量:20
共引文献
27
1
明小渠,刘黎.
四川大学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8):21-21.
被引量:3
2
陈海宁,刘沫.
以需求为导向 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J]
.化工高等教育,2004,21(4):60-62.
被引量:8
3
刘沫,陈海宁.
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实现人才充分就业的战略选择[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4(3):52-54.
被引量:14
4
杨继全,朱玉芳,岳东.
面向复合型工科人才培养的网络化综合实验平台的构架与运作[J]
.电化教育研究,2008,29(8):52-56.
被引量:3
5
舍娜莉.
浅议就业难背景下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
.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8,23(4):83-86.
被引量:13
6
张平亮,辛望旦.
构建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6):61-63.
被引量:3
7
朱清香,戚佳,刘志坚.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中国成人教育,2009(18):13-14.
被引量:11
8
邓虎成,周文.
地质类院校复合型石油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科技资讯,2009,7(28):162-162.
被引量:3
9
李巧兰,孙文莲.
多向性、应用型中文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意义[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4(5):54-56.
被引量:2
10
林先其,熊鹰.
本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案例分析[J]
.教育教学论坛,2013(31):158-159.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5
1
丁辉.
浅析创新型人才的含义与特征[J]
.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0(5):89-90.
被引量:10
2
丁烈云.
质量、特色、创新: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驱动力[J]
.中国高等教育,2013(13):3-5.
被引量:6
3
孟庆研.
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1):60-61.
被引量:43
4
王航.
有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相关问题探究[J]
.区域治理,2019,0(31):152-154.
被引量:3
5
周光礼.
中国大学的战略与规划:理论框架与行动框架[J]
.大学教育科学,2020,0(2):10-18.
被引量:39
引证文献
1
1
杨佑琼,杨科正.
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之辨及培养策略[J]
.教育探索,2022(6):34-3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文永平,王新惠,胡晓红,刘达玉,徐漪沙,郝理,陈卫军,陈梦伊.
一流食品人才多维度融合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成都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
.食品工业科技,2024,45(3):346-353.
被引量:1
2
梁倩,郑梅琴,陈艳希,游惠娟,林冠烽.
基于ADDIE模型的化工专业教学体系研究——以“有机化学”为例[J]
.化学工程与装备,2024(7):168-171.
1
常少军.
新世纪校长的思考[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9(S1):192-193.
2
李蕊.
中专应用文教学策略初探[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3):82-82.
3
徐晋华.
博士为什么做不好中学老师?[J]
.浙江教育科学,2005(6):53-54.
4
李长虹.
创新教育呼唤高素质的教师[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6):85-85.
5
王新香.
漫谈生物学兴趣的培养[J]
.文理导航,2014(23):66-66.
6
张宝清.
高等教育应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J]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S1):28-29.
被引量:2
7
刘玢玢.
让幼儿爱上阅读[J]
.吉林教育(教研),2010(03X):110-110.
8
任妙玲.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
.师道(教研),2012(10):128-128.
9
龚敏秋.
有效引导 彰显课堂魅力[J]
.课程教育研究,2012(29):22-22.
10
戴莉莉.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
.新课程导学(上旬刊),2014(6):75-75.
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