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校交往德育研究——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启示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交往作为人类得以生存发展的必要形式也成为高校学生的常态活动,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汲取"营养",丰富我国高校交往德育理论体系,在尊重交往的平等性、交互性和理解性的特点上,通过对话、体验和网络来实现交往德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维护社会的良好秩序。
作者
史妍
机构地区
漳州师范学院
出处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年第6期56-58,共3页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Jiamusi University
关键词
交往德育
哈贝马斯
交往行为理论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B518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彭未名.交往德育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被引量:1
2
邹兴明.
哈贝马斯"交往行动"概念述评[J]
.重庆社会科学,2003(3):38-42.
被引量:1
3
殷朝晖.
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对我国德育建设的现实意义[J]
.现代大学教育,2003,19(5):55-57.
被引量:17
4
刘德华.
论交往理论视阈中道德教育的问题与变革[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0(2):30-34.
被引量:4
5
聂荣鑫.走向对话一种新的德育模式[J]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分册,2002(05).
被引量:1
6
赵前苗.
论哈贝马斯对道德规范的建构[J]
.道德与文明,2005(5):34-37.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8
1
鲁洁 王逢贤.德育新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123.
被引量:31
2
瞿菊农译.康德教育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5.
被引量:1
3
[德]哈贝马斯 李黎 郭官义译.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49.
被引量:2
4
[德]哈贝马斯著 郭官义.《重建历史唯物主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被引量:14
5
[德]哈贝马斯 李安东 段怀清 译.《现代性的地平线—哈贝马斯访谈录》[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7页.
被引量:2
6
Jiirgen Habermas:Moral Consciousness and Communication Action,translated by Christian Lenhardt and Shierry Weber Nichosen,The MIT Press,Massachusetts 1990, p. 121,120.
被引量:1
7
叶澜.
试析中国当代道德教育内容的基础性构成[J]
.教育研究,2001,22(9):3-7.
被引量:122
8
奂平清.
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及其在我国的现实意义[J]
.甘肃社会科学,2002(3):39-42.
被引量:21
共引文献
22
1
聂丽芳.
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看学校德育建设[J]
.文教资料,2008(19):89-90.
2
周斌,杨明华.
论创新型高校组织文化特征[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1):139-142.
被引量:4
3
赵广平.
再论道德教育[J]
.理论学刊,2005(3):77-79.
4
张自广.
交往行为理论视景中的我国学校德育[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5,26(1):126-130.
被引量:1
5
周志钧.
试论加强师德教育的必要性与建设途径[J]
.公安教育,2005(10):53-55.
被引量:1
6
余文龙.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当代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J]
.长沙大学学报,2006,20(4):114-115.
被引量:3
7
张同,张凌云.
3G/HSPA发展状况和前景[J]
.电信技术,2006(10):30-32.
8
滕燕萍.
社会变迁与高校德育革新[J]
.理论月刊,2007(5):177-179.
被引量:1
9
董娜.
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J]
.职业圈,2007(08S):82-82.
被引量:3
10
唐静,连勇.
和谐实践教育模式研究[J]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1):57-60.
同被引文献
4
1
张方政.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德育意义[J]
.宜宾学院学报,2006,6(2):112-114.
被引量:8
2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M].洪佩郁,蔺青,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
被引量:1
3
姬晓鹏,张官禄.
当代大学生交往行为的现状[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1):67-68.
被引量:4
4
杜昀.
自媒体对大学生交往行为与方式的影响及对策[J]
.高校辅导员,2015(5):61-64.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1
1
宋丽萍.
基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大学生交往异化研究[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31(2):82-86.
1
胡娜.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J]
.现代企业文化,2010(2):178-179.
2
周莹,程守梅.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9.
被引量:1
3
周席娟.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人际交往的德育渗透[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7(4):42-42.
4
谢云,邵书慧.
交往行为理论指导下的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2010,7(4):112-115.
被引量:3
5
吉同权,钟海兰.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对中小学德育的启示[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8(1):13-14.
被引量:1
6
缪云.
让你的心声叫醒我的耳朵——浅谈政治教学中“倾听”的艺术[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10):44-45.
被引量:1
7
李秀敏.
交往理论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嵌入[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6(6):99-102.
8
王萍霞.
走向主体间性的高校德育——高校交往德育模式初探[J]
.常州工学院学报,2004,17(5):79-84.
被引量:7
9
田丽艳,石晓庆,王培.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高校交往德育探析[J]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1(3):176-176.
10
畅丽萍.
交往行为理论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
.德州学院学报,2012,28(S1):22-23.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