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基于低碳经济的产业分类模式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面对资源和环境的约束,传统的三次产业分类理论已不能满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推行循环经济又具有实现的空间局限,因此,基于低碳经济的产业分类模式既反映了生态文明视角下各个产业活动的立体关系以及低碳产业的基础性作用,指明了国家主导产业选择和发展的方向,又体现了低碳经济的根本宗旨和要义,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作者
章铭
刘传江
机构地区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出处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2-55,共4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
产业分类
低碳产业
分类号
F062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2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5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9
1
岳兴懋,李涛,陈万志.
构建第四产业:从增长走向可持续发展[J]
.开发研究,2006(2):19-21.
被引量:3
2
简新华,于波.
可持续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1(1):30-33.
被引量:35
3
V Krutilla,John C Fisher,Anthong. Natural Enviromental Economics[M].China Zhan Wang Publishing House,1989.4-6.
被引量:1
4
丁超.
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生态智能型产业分类模式研究[J]
.新金融,2009(2):60-63.
被引量:1
5
赵涛,周志刚.
基于循环经济的五次产业分类研究[J]
.现代经济探讨,2010(1):80-83.
被引量:2
6
汪涛,叶元煦.
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分类理论——立体产业分类理论[J]
.学术交流,2000(6):74-79.
被引量:9
7
沈满洪.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解决四个关键问题[J]
.环境,2006(6):10-10.
被引量:1
8
庄贵阳.低碳经济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之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
被引量:1
9
李宗才.
我国低碳经济研究述评[J]
.学术界,2010(6):215-219.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42
1
马云泽.
世界产业结构软化趋势及启示——以美、日为例[J]
.桂海论丛,2004,20(6):41-44.
被引量:5
2
屈超.
信息经济对产业划分的影响[J]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4(6):31-33.
被引量:1
3
何继善,戴卫明.
产业集群的生态学模型及生态平衡分析[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26-132.
被引量:95
4
李俊华.
信息产业独立为第四产业的现实意义[J]
.学术研究,1994(2):87-89.
被引量:3
5
庄贵阳.
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8(3):8-12.
被引量:580
6
陈一夫,何练.
我国资源产业转型与发展中的障碍研究[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3(1):27-28.
被引量:3
7
魏杰.
当前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几个问题[J]
.经济经纬,2006,23(2):52-56.
被引量:8
8
杨华峰,冯俊文.
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及启示[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27(2):119-121.
被引量:10
9
岳兴懋,李涛,陈万志.
构建第四产业:从增长走向可持续发展[J]
.开发研究,2006(2):19-21.
被引量:3
10
韩凌,李书舒,王佳,叶文虎.
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类比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4):13-16.
被引量:7
共引文献
51
1
宋继承.
内蒙古如何构筑绿色品牌群落[J]
.商业时代,2004(36):49-50.
被引量:2
2
宋远方,俞书伟,陈智国.
威海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分析[J]
.经济管理,2005,31(5):77-79.
3
王志高.
广西速丰林建设回顾与思考[J]
.绿色中国(理论版),2005(06M):26-28.
被引量:6
4
康勇,毛凤娥.
发挥新疆资源优势,构建绿色品牌[J]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5,26(5):18-21.
5
张丽君,黄贤金,邬震,钟太洋.
宏观调控背景下快速工业化城郊土地利用分析及政策研究——以青岛城阳为例[J]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1):233-236.
被引量:5
6
王丙毅.
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结构障碍及调整思路[J]
.生产力研究,2006(6):192-194.
被引量:9
7
雷亚萍,李彩凤.
区域产业结构、人力资源及人口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
.科技导报,2006,24(9):69-72.
被引量:4
8
Cao Man Ye Wenhu.
Construction of Circular Economy Industrial System[J]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07,5(4):26-30.
9
陈素景,孙根年,张旭.
基于资源—环境双调控的我国工业产业分类研究[J]
.软科学,2008,22(3):1-4.
被引量:5
10
韩增林,狄乾斌,刘桂春.
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地理视角与贡献[J]
.世界地理研究,2008,17(1):1-8.
被引量:5
1
杨建荣.
论我国地区产业结构模式及其选择[J]
.财经研究,1988,14(11):50-52.
2
深圳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J]
.特区实践与理论,2010(4):95-95.
3
跳出盆地看四川——三论“解放思想、科学发展”[J]
.四川政报,2008,0(16):1-1.
4
游梦圆.
什么劳动算光荣[J]
.作文通讯(高中版),2015,0(1):7-7.
5
崔大树,任作东.
高新技术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新进展及主要理论问题[J]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6(1):83-88.
6
郭胜利.
中国产业集群分类研究[J]
.中国市场,2010(32):133-134.
被引量:4
7
林海.
西部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模式及其选择[J]
.探索,2004(4):124-127.
被引量:6
8
杨宜勇,顾严.
我国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及劳动保护强化的政策取向[J]
.中国物价,2008(1):60-62.
被引量:1
9
刘士文.
公平与效率协调实现的途径研究[J]
.改革与战略,2014,30(7):25-28.
10
张新.
“中国经验”与过渡经济学的发展[J]
.政治经济学评论,2005(2):126-137.
广西社会科学
2013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