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机制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生产关系的反作用对于生产力的发展只属于外部动力,而生产力发展的内在根源在于人的需要与自然界不能满足的矛盾,直接动力是生产力内部诸要素的相互作用。人的需要、生产关系的反作用以及生产力内部诸要素的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生产力发展的动力。
作者
黄仕军
机构地区
山东科技大学人文科学系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67-69,共3页
Qilu Journal
关键词
生产力
根本动力
直接动力
动力机制
生产关系
分类号
F014.1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4050
同被引文献
28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3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被引量:372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页.
被引量:3112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5、832页.
被引量:904
共引文献
4050
1
张立波.
身体在实践话语中的位置[J]
.天津社会科学,2004(4):14-19.
被引量:5
2
李文阁.
活动、生命、意见和思维方式——我所理解的马克思哲学[J]
.学术研究,2004(7):46-52.
被引量:12
3
许斗斗.
社会:人与自然相互生成意义上的统一体——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社会”理论的解读[J]
.学术研究,2004(7):58-63.
被引量:6
4
刘炳瑛,刘汉宝.
资本运营的规律性[J]
.理论前沿,2004(13):21-22.
5
张奎良.
三维境界的合一:马克思言说的共产主义[J]
.社会科学战线,2004(4):33-39.
被引量:15
6
宋培基.
马克思“跨越设想”中的现代化思想[J]
.社会科学战线,2004(4):47-51.
被引量:2
7
于桂芝.
劳动和休闲的哲学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再认识[J]
.社会科学战线,2004(4):235-237.
被引量:7
8
顾智明.
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眼光”[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3):23-27.
9
吴学琴.
元批评解释学视域中的马克思——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理论评析[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3):88-94.
被引量:1
10
赖金良.
实然之“人”与应然之“人”——关于“人”的概念的语用语义分析[J]
.人文杂志,2004(4):16-23.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28
1
谭俊杰.
论人的需要与价值追求[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5(2):26-33.
被引量:12
2
卓湘哲.
必须把需要范畴纳入历史唯物主义体系[J]
.社会科学研究,1986(4):40-44.
被引量:4
3
王凤鹤.
“人的需要”和唯物史观[J]
.哲学动态,1984(4):15-18.
被引量:4
4
张云勋.
论物质需要和物质利益在唯物史观中的地位[J]
.天津社会科学,1984(5):19-23.
被引量:4
5
李连科.
试论生产力的内部动力[J]
.哲学研究,1980(3):28-33.
被引量:1
6
孙海根,杨黎华.
论物质利益[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7(1):2-8.
被引量:2
7
伍柏麟.
生产力的社会性和社会生产发展的动力[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22(6):100-104.
被引量:2
8
辛敬良.
“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和社会基本矛盾[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22(6):105-108.
被引量:1
9
李全金.
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在于社会生产的目的性[J]
.哲学动态,1981(6):15-17.
被引量:1
10
廖新泉.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后决定力量[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8(5):19-22.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3
1
杨轲,连振隆.
论西部大开发的动力机制[J]
.甘肃理论学刊,2002(1):39-42.
2
赵绥生.
“动力的动力”问题研究回顾与反思[J]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6,18(5):85-89.
被引量:3
3
马文端,刘平宇.
生产力系统辩证观[J]
.生产力研究,2002(1):35-3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4
1
赵绥生.
论利益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3):41-47.
被引量:8
2
赵绥生.
马克思主义利益思想研究三十年——进展、成果与前瞻[J]
.理论导刊,2009(11):107-109.
被引量:1
3
赵绥生.
马克思主义利益思想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展望[J]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2):42-45.
4
王水兴,朱玉玲.
新质生产力:出场背景、实践要求与理论创新[J]
.学习论坛,2024(3):102-110.
被引量:2
1
周吉利,温永学.
巴南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原因及对策分析[J]
.重庆统计,2011(4):18-20.
2
白建才,张保红.
卡特时期美苏经济关系探析[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8(1):123-127.
被引量:1
3
齐振宏,蔡根女.
企业孵化器的组织变革[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9(2):84-85.
被引量:5
4
曹小旭.
欧债危机演变路径探析[J]
.商场现代化,2012(20):157-158.
5
刘建武,薛惠锋.
工业化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研究[J]
.国土开发与整治,1993,3(1):31-36.
6
闵德寅.
互联网金融发展刍议内在根源、效应及影响[J]
.商业经济研究,2015(1):85-86.
被引量:2
7
李洁.
中国、巴西、印度三国利用外资政策和绩效比较[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6):63-67.
被引量:12
8
李军.
有效推进金融创新[J]
.中国金融家,2009(9):58-59.
9
张昭辉.
扶贫先扶“智”与“志”[J]
.今日海南,2016,0(11):51-51.
被引量:1
10
梁美丽.
农民消费群体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及消费制约因素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2010(2):171-172.
被引量:2
齐鲁学刊
200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