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玉米花生间作高效复合模式防风蚀技术研究
被引量: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针对花生裸茬风蚀危害严重的问题,开展了玉米花生间作(玉米//花生)利用玉米残体覆盖防风蚀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花生间作复合种植模式可获得玉米、花生双高产;玉米花生间作,玉米残体覆盖削弱风速、减少土壤风蚀和蓄水保墒效果显著;第二年玉米花生可以倒茬种植,实现土地用养结合。
作者
苏君伟
王慧新
颜景波
吴占鹏
李楠
蔡力夫
吴金桐
机构地区
辽宁省风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13年第1期72-74,共3页
关键词
玉米花生间作
高产高效
残体覆盖
防蚀倒茬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65.2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69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33
参考文献
2
1
颜景波 于洪波 董敬超 等.风沙土农田防风蚀保护性耕作几点措施.辽宁农业科学,2007,(2):45-46.
被引量:10
2
颜景波,王慧新,韩志松,姜涛,孙占祥,何跃,于洪波.
风沙半干旱区风沙土防风蚀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2831-2833.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5
1
颜景波 于洪波 董敬超 等.风沙土农田防风蚀保护性耕作几点措施.辽宁农业科学,2007,(2):45-46.
被引量:10
2
陈源泉.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被引量:3
3
赵瑞春.关于我省西北部风沙地区土壤风蚀及其防治的意见.中国沙漠,1988,(1):109-114.
被引量:5
4
赵瑞春 张树喜 颜景波.风沙地区风沙土耕作措施的探讨.辽宁农业科学,1983,(6):33-37.
被引量:3
5
颜景波,韩志松,王慧新,姜涛,孙占祥,何跃,于洪波.
风沙半干旱区风沙土不同耕法水土保持效果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2010,39(8):62-63.
被引量:19
共引文献
18
1
李志伟,王一博,刘晶晶.
风沙区矮秆高粱与耐阴花生间作高产高效技术研究[J]
.农业科技与装备,2023(5):1-5.
2
王慧新,颜景波,姜涛,何跃,孙占祥,陈尔冉.
风沙半干旱区秸秆覆盖微集水技术对玉米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2008(24):160-160.
被引量:1
3
李玉华,王慧新,颜景波,司洪华.
辽西地区秸秆覆盖微集水技术对玉米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1-2.
被引量:1
4
张晓红,李玉华,王慧新,崔瑞,陆岩,蔡立夫,吴丹.
风沙半干旱区地膜覆盖技术对花生产量与光合特性的影响[J]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4):4-5.
被引量:6
5
颜景波,韩志松,王慧新,姜涛,孙占祥,何跃,于洪波.
风沙半干旱区风沙土不同耕法水土保持效果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2010,39(8):62-63.
被引量:19
6
潘德成,吴祥云,王慧新,吴占鹏.
辽西北风沙半干旱区花生生态防风蚀技术初探[J]
.花生学报,2010,39(4):20-22.
被引量:9
7
颜景波,王慧新,韩志松,姜涛,孙占祥,何跃,于洪波.
风沙半干旱区风沙土防风蚀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2831-2833.
被引量:11
8
李楠,任亮,刘江.
玉米花生间作复合模式防风蚀技术研究[J]
.生物灾害科学,2013,36(2):213-216.
被引量:8
9
孙英华,王慧新,苏君伟,颜景波,吴占鹏,蔡立夫,李楠,吴金桐.
风沙土花生单粒种植节本增收技术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2013(10):144-146.
被引量:1
10
王海新,颜景波,王慧新,石峰.
Effects of Anti-wind Erosion with Peanut Stubbles in Sandy Lands during Fallow Period[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5,16(1):50-53.
同被引文献
69
1
赵云莉,杨娟,于世举,刘影,孙镇.
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综述[J]
.北京农业,2007(27):15-16.
被引量:6
2
陈渭南,董光荣,董治宝.
中国北方土壤风蚀问题研究的进展与趋势[J]
.地球科学进展,1994,9(5):6-12.
被引量:113
3
史可琳,薛晓萍,宋景义,贾学彬.
花生品质气象条件初探[J]
.花生科技,1994,23(1):5-7.
被引量:20
4
田德珍,姜未罢.
春播地膜花生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5(12):42-42.
被引量:5
5
焦念元,宁堂原,赵春,王芸,史忠强,侯连涛,付国占,江晓东,李增嘉.
玉米花生间作复合体系光合特性的研究[J]
.作物学报,2006,32(6):917-923.
被引量:131
6
张建华,马义勇,王振南,齐晶.
间作系统中玉米光合作用指标改善的研究[J]
.玉米科学,2006,14(4):104-106.
被引量:55
7
王勤波,徐红丽,吴瑞敏.
郑州市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J]
.河南农业科学,2007,36(4):51-52.
被引量:38
8
颜景波 于洪波 董敬超 等.风沙土农田防风蚀保护性耕作几点措施.辽宁农业科学,2007,(2):45-46.
被引量:10
9
辽宁省国土资源厅.辽宁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
被引量:2
10
郭瑞,季书勤,王汉芳.
保护性耕作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探讨[J]
.河南农业科学,2007,36(7):5-9.
被引量:32
引证文献
8
1
王海新,颜景波,王慧新,石峰.
Effects of Anti-wind Erosion with Peanut Stubbles in Sandy Lands during Fallow Period[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5,16(1):50-53.
2
陈梦非,王慧新,颜景波.
豌豆复种谷子高效栽培技术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2015(4):118-119.
被引量:1
3
陈梦非,王海新,于国庆,于洪波,赵立仁,王慧新,蔡立夫,张宇.
风沙半干旱区花生玉米间作模式残茬防蚀效应研究[J]
.辽宁农业科学,2016(1):73-75.
被引量:6
4
赵立仁,于国庆,王海新,姜涛,王慧新,孙陶,吴增华,蔡立夫,张宇.
风沙地玉米粮饲用带状间作提产与防风蚀效应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2017(1):74-76.
被引量:1
5
王晓光,孔雪梅,蒋春姬,赵新华,邢静,赵凯能,党现什,于海秋,潘德成.
不同材质地膜覆盖对花生产量品质的影响及防风蚀效果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7,35(2):57-61.
被引量:14
6
向午燕,孙占祥,冯良山,杨宁,白伟,蔡倩,冯晨,张哲,郑家明.
玉米花生间作作物光合生理响应机制[J]
.辽宁农业科学,2017(5):44-47.
被引量:6
7
王海新,张宇,王慧新,史普想,陆岩.
风沙半干旱区谷子花生间作效应研究[J]
.辽宁农业科学,2018(4):83-85.
被引量:5
8
张玉秀.
小麦玉米田耕作模式的防风蚀效果[J]
.农家致富顾问,2020(14):245-245.
二级引证文献
33
1
雷雲翔,应晓成,沈新平,刘斌,蒋敏.
玉米-大豆间作经济与环境效应研究进展[J]
.灌溉排水学报,2023,42(S01):56-60.
2
练华山,廖明安,林立金.
混种牛膝菊嫁接后代对树番茄幼苗镉积累的影响[J]
.北方园艺,2019(7):94-101.
被引量:1
3
王海新,王慧新,蔡立夫,孙鸿文,张宇,陆岩,罗祥志,吴占鹏.
花生防风蚀种植技术研究[J]
.辽宁农业科学,2016(5):37-39.
被引量:2
4
赵立仁,于国庆,王海新,姜涛,王慧新,孙陶,吴增华,蔡立夫,张宇.
风沙地玉米粮饲用带状间作提产与防风蚀效应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2017(1):74-76.
被引量:1
5
王海新,张宇,王慧新,史普想,陆岩.
风沙半干旱区谷子花生间作效应研究[J]
.辽宁农业科学,2018(4):83-85.
被引量:5
6
曲杰,庞建新,程亮,王素兰,高建强,张智猛.
不同材质地膜覆盖对土壤性状及夏花生产量形成的影响[J]
.花生学报,2018,47(1):64-68.
被引量:12
7
郝西,张俊,臧秀旺,易明林,王蒙,董文召,张新友,汤丰收.
河南省花生田地膜使用及残膜污染现状分析[J]
.土壤与作物,2019,8(1):43-49.
被引量:11
8
赵玉坤,闫翠萍,杨利艳,宁东贤,杨秀丽,杨丽萍,李楠.
不同覆盖方式对黑花生叶片光合特性及品质性状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2018,33(A01):117-121.
被引量:11
9
杨坚群,甄晓宇,栗鑫鑫,刘兆新,刘妍,姚远,杨东清,李向东.
不同耕作方式对花生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花生学报,2019,48(1):9-14.
被引量:10
10
厉广辉,李长生,王兴军,赵传志,赵术珍,侯蕾.
保水剂对露地栽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2019,39(11):2037-2043.
被引量:4
1
李楠,任亮,刘江.
玉米花生间作复合模式防风蚀技术研究[J]
.生物灾害科学,2013,36(2):213-216.
被引量:8
2
刘茂林.
麦套花生无公害栽培技术[J]
.河南科技(乡村版),2007(5):17-17.
3
付文君,赵福,尼合买提,银建民,毕勇军.
伊犁地区红花高产栽培技术[J]
.新疆农业科技,2001(5):6-6.
4
张显东,张蕊,王瑞霞,于占洋,郑昊.
玉米残体培肥对黑钙土理化性质的影响[J]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04,26(3):189-196.
5
贺婧,王建宇,王菲.
西瓜连作及倒茬对压砂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7,45(6):294-296.
被引量:6
6
于建光,胡锋,李辉信,王同,王前进.
新鲜与老化蚓粪的有机碳呼吸动态特征[J]
.土壤通报,2010,41(1):72-75.
7
李娟.
温室蔬菜根结线虫病防治技术[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11(17):68-69.
8
刘喜文.
林下种植模式及效益分析[J]
.农村新技术,2015,0(1):47-48.
被引量:4
9
王淑平,周广胜,姜岩,刘孝义.
添加玉米残体对土壤-植物系统中氮素转化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3):449-452.
被引量:18
10
把余玲,田霄鸿,万丹,李锦,王淑娟.
玉米植株不同部位还田土壤活性碳、氮的动态变化[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3,19(5):1166-1173.
被引量:9
农业科技通讯
2013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