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文学的日常性品格——文学理论的一种新关怀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学从呈示至境意象以及叙述中心意识形态话语的“集体文本”中挣脱出来 ,面向人类包罗万象的日常生活世界 ,日常叙事展现人间万象蕴藏着的意义。也只有在现代社会里 ,日常叙事才能以前所未有、丰富独特的美学经验聚合为文学的日常性。
作者
黄裳裳
机构地区
阜阳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22-128,共7页
Social Science Journal
关键词
文学
日常性
文学理论
文学立场
表现形态
分类号
I022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440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7
1
罗兰·巴特.神话—大众文化诠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被引量:3
2
泰奥多·德布尔.胡塞尔思想发展史[M].北京:三联书店,1995.238,171,238.
被引量:1
3
陈嘉明.
维特根斯坦的“确定性”与“生活形式”[J]
.哲学研究,1997(1):63-70.
被引量:24
4
维特根斯坦 李步楼译.哲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31、7.
被引量:138
5
列菲伏尔.赫勒论日常生活[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
被引量:1
6
卢卡契.审美特性:第1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1,308,35,35,35,40,40.
被引量:5
7
钱中文著..文学理论:走向交往对话的时代[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431.
8
刘心武研究专集[C].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38.31.
被引量:1
9
袁可嘉.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边界线[J].读书,1934,(1).
被引量:1
10
德里达.文学的行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81.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440
1
蔡道通.
后现代理论及其对中国刑事政策选择的可能意义[J]
.法律科学,2004,22(4):39-46.
被引量:1
2
吴世雄,陈维振.
范畴理论的发展及其对认知语言学的贡献[J]
.外国语,2004,27(4):34-40.
被引量:95
3
王恒.
哈贝马斯的合法性理论中的现代性[J]
.现代法学,2002,24(3):35-44.
被引量:5
4
黄胜辉.
科学理论评价的语境分析——兼对“爱玻之争”的语境分析[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21(4):28-32.
5
刘俐俐,李玉平.
网络文学对文学批评理论的挑战[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5):1-8.
被引量:23
6
耿传明.
“现代性”的文学诉求——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化特性考察[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4(5):12-18.
被引量:9
7
徐奉臻.
英国政治现代化的历程及特点——读阎照祥关于英国政治制度史的几本论著[J]
.史学月刊,2004(10):5-18.
被引量:8
8
戴阿宝.
知识传统批判与后知识话语之可能[J]
.文史哲,2004(6):131-137.
被引量:4
9
章辉.
实践美学与现代性问题[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18(6):143-149.
被引量:4
10
杨雪冬.
风险社会理论述评[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1):87-90.
被引量:195
同被引文献
9
1
林芊.
“活凭证”、“文明形态时间”和“长时段”——西方现代史学历史时间观述评[J]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4):50-55.
被引量:1
2
秦俭.
论新时期女性散文的尊严追问[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1(5):174-176.
被引量:2
3
闫艳.
威廉斯:“没有意念,除非在物中”——有关后现代主义诗歌的阐释[J]
.人文杂志,2006(1):157-158.
被引量:2
4
[2]Gelpi,Albert.The genealogy of postmodernism:contemporary American poetry[J].The Southern Review,1990(summer):517-541.
被引量:1
5
[4]Brooks,Cleanth & Warren,Penn Robert.Understanding poetry[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112.
被引量:1
6
[6]王守仁.新编美国文学史:第4卷[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104.
被引量:1
7
马云霞,白燕琴.
叙事聚焦:解读韦尔蒂的“边缘人”[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6):79-82.
被引量:1
8
高万红.
从社会变迁看方法论的“霸权”——兼论社会工作方法论运用的“共时性”特征[J]
.思想战线,2010,36(3):30-33.
被引量:2
9
王庆节.
文字时代与数字时代的哲学思维[J]
.中国社会科学,2023(2):25-39.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2
1
李芳,何开丽.
美国后现代语境下的爱情诗[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5):129-132.
2
马维娜.
历史江河中的中国教育社会学日常叙事——兼评《中国教育社会学百年:学科、学术与学问》[J]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24,7(4):153-15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周勇.
经验、方法与情感动力:中国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史探寻——兼评《中国教育社会学百年:学科、学术与学问》[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44(34):25-30.
1
怎样叙事才能具体、真切呢?[J]
.华夏少年(简快作文),2007(11):87-87.
2
朱人求.
哲学的后楼梯[J]
.书屋,2002(2):37-40.
3
洪芳,刘斐.
鲁迅与赵树理乡土小说美学风格比较[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6(4):63-67.
4
张金玲.
论君特·格拉斯小说中的怪诞与夸张[J]
.南昌高专学报,2012,27(3):29-30.
5
于双胜.
沉沦与挣扎——解析《烦恼人生》中的日常生活世界[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3):40-43.
被引量:1
6
李枫.
论格非小说的当代经验[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17(1):62-65.
7
王芳.
富有意味的叙述者——芥川龙之介《地狱变》的文本解读[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7(11):102-105.
被引量:5
8
吴艳.
小说与戏仿——评晓苏的《暗恋者》[J]
.人文杂志,2014(3):59-65.
9
张学敏.
《长恨歌》的空间意象与悲剧隐喻[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24(10):29-31.
被引量:1
10
任宏志.
存在的隐喻[J]
.思想战线,1998,24(S1):170-172.
社会科学辑刊
200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