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青海乐都、湟源境内唐代烽火台考略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以实地调查资料为线索,结合文献记载,对青海省境内乐都、湟源两县唐代烽火台的形制、规格等进行了初步考察,分析了这些烽火台的性质、修筑时间及隶属关系,并结合文献记载,对烽火台的废弃时间及原因略作考述,为了解青海境内唐代烽火台的修筑、形制以及废弃时间等提供了新的资料。
作者
闫璘
机构地区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出处
《丝绸之路》
2012年第24期58-60,共3页
The Silk Road
关键词
青海
乐都
湟源
烽火台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
1
(后晋)刘桒等,撰.旧唐书[M]. 中华书局,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7
1
弗里德里克.巴斯,高崇,周大鸣,李远龙.
族群与边界[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2(1):21-32.
被引量:177
2
李作智.
隋唐胜州榆林城的发现[J]
.文物,1976(2):73-82.
被引量:24
3
费孝通.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26(4):3-21.
被引量:1486
4
任式楠.
兴隆洼文化的发现及其意义——兼与华北同时期的考古学文化相比较[J]
.考古,1994(8):710-718.
被引量:12
5
景爱.
关于长城本体调查的有关问题[J]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7,0(1):54-58.
被引量:1
6
史明星.
中国历代海防发展概览[J]
.军事历史研究,1992,6(4):103-112.
被引量:4
7
冯智.
滇西北吐蕃铁索桥遗址及古藏文石碑考略[J]
.中国藏学,1994(4):136-145.
被引量:14
8
杨旭东,龙通燕,杨芝.
湘西凤凰发现南国长城“苗疆边墙”[J]
.文博,2000(3):56-56.
被引量:1
9
靳维柏,郑东.
厦门城城址调查与研究[J]
.中国历史文物,2004(6):69-78.
被引量:2
10
杜林渊.
南匈奴墓葬初步研究[J]
.考古,2007(4):74-86.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1
1
赵丛苍,张朝.
固态的边界:中国古代边防设施与民族认同[J]
.边疆考古研究,2019,0(1):283-29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张永攀.
从先秦“王畿”到近代民族国家--论中国传统“国家安全观”的流变与转型[J]
.国际安全研究,2021,39(6):59-81.
被引量:10
1
边晋中.
清绥远城修筑时间和过程考[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1):19-24.
被引量:8
2
杨淼林,杨慰.
建文帝圆寂青海乐都瞿昙寺考[J]
.青海社会科学,2010(5):197-202.
被引量:3
3
白万荣.
青海乐都发现东汉“诏假司马”印[J]
.文物,1995(12):58-58.
被引量:1
4
赵元红.
九曲黄河灯会仪式及其文化象征--以青海乐都七里店“九曲黄河灯会”为个案[J]
.青海社会科学,2014(1):192-196.
被引量:2
5
王倩倩.
青海乐都境内堡寨与明清土司制度[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1):100-104.
被引量:3
6
周燕来,刘缙.
北宋西北堡寨职官管理体制初探[J]
.求索,2009(8):216-218.
被引量:4
7
陈炳应,梁松涛.
黑水城废弃的时间及原因新探[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2):48-50.
被引量:4
8
李蔚,汤开建.
角厮罗政权兴起的原因及其历史作用[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10(1):28-33.
被引量:2
9
闫璘.
明代西宁卫的峡榨考述[J]
.青海民族研究,2011,22(3):138-142.
被引量:3
10
许红梅.
略论贵德县境内的明长城[J]
.青藏高原论坛,2017,5(1):37-40.
丝绸之路
2012年 第2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