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宁绍与太湖地区新石器早期生态环境比较研究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在浙江省杭州湾以南的宁绍地区发掘了多处8000aB.P.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包括萧山跨湖桥和下孙、浦江上山、嵊州小黄山等遗址,其中最早的上山遗址距今万年以上,树轮校正年龄为11400—8600年。
作者
张瑞虎
机构地区
淮阴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
出处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94-198,共5页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
生态环境
太湖地区
早期
宁绍地区
遗址
杭州湾
浙江省
分类号
X17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01
参考文献
23
共引文献
663
同被引文献
28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2
参考文献
23
1
盛丹平,郑云飞,蒋乐平.
浙江浦江县上山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长江下游万年前稻作遗存的最新发现[J]
.农业考古,2006(1):30-32.
被引量:17
2
朱乃诚.
太湖与杭州湾地区原始稻作农业起源初探[J]
.东南文化,2004(2):24-31.
被引量:5
3
张梅坤.
试析马家浜文化罗家角类型的内涵与特征[J]
.农业考古,1999(3):70-72.
被引量:3
4
孙国平.
宁绍地区史前文化遗址地理环境特征及相关问题探索[J]
.东南文化,2002(3):16-23.
被引量:8
5
洪雪晴.
太湖的形成和演变过程[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1,11(4):87-99.
被引量:31
6
施雅风,孔昭宸,王苏民,唐领余,王富葆,姚檀栋,赵希涛,张丕远,施少华.
中国全新世大暖期的气候波动与重要事件[J]
.中国科学(B辑),1992,B(12):1300-1308.
被引量:444
7
孙顺才.
太湖平原有全新世海侵吗?[J]
.海洋学报,1992,14(4):69-77.
被引量:11
8
陈中原,洪雪晴,李山,王露,史晓明.
太湖地区环境考古[J]
.地理学报,1997,52(2):131-137.
被引量:68
9
王慧..杭州湾跨湖桥新石器文化遗址兴衰—全新世海平面波动的响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7:
10
单树模等编著..江苏省地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6:388.
二级参考文献
201
1
王海明.
河姆渡遗址与河姆渡文化[J]
.东南文化,2000(7):16-23.
被引量:16
2
张梅坤.
试析马家浜文化罗家角类型的内涵与特征[J]
.农业考古,1999(3):70-72.
被引量:3
3
张建世.
日本学者对绳文时代从中国传去农作物的追溯[J]
.农业考古,1985(2):353-357.
被引量:8
4
朱乃诚.
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的新发现和新思考[J]
.东南文化,1999(3):24-31.
被引量:13
5
王红星.
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规律、文化中心的转移与环境变迁的关系[J]
.江汉考古,1998(1):53-61.
被引量:22
6
吴苏.
圩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J]
.考古,1978(4):223-240.
被引量:63
7
韩康信,潘其风.
我国拔牙风俗的源流及其意义[J]
.考古,1981(1):64-76.
被引量:43
8
夏鼐.
关于考古学上文化的定名问题[J]
.考古,1959(4):169-172.
被引量:147
9
浙江河姆渡遗址第二期发掘的主要收获[J]
.文物,1980(5):1-15.
被引量:181
10
CPAM, Chekiang Province and Chekiang Provincial Museum.
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J]
.考古学报,1978(1):39-94.
被引量:283
共引文献
663
1
章明奎.
绍兴水网平原水耕人为土的发育与发生学性状的协同变化特点[J]
.中国农学通报,2020(18):60-66.
被引量:1
2
郭立新,郭静云.
从古环境与考古资料论夏禹治水地望[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3(2):136-153.
被引量:3
3
夏正楷,杨晓燕,叶茂林.
青海喇家遗址史前灾难事件[J]
.科学通报,2003,48(11):1200-1204.
被引量:109
4
肖帆.
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变化及其特点研究[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4(S1):313-314.
被引量:2
5
郑朝贵,朱诚,钟宜顺,殷鹏莲,白九江,孙智彬.
重庆库区旧石器时代至唐宋时期考古遗址时空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J]
.科学通报,2008,53(S1):93-111.
被引量:26
6
张芸,朱诚.
长江三峡大宁河流域大昌地区环境考古[J]
.科学通报,2008,53(S1):121-131.
被引量:2
7
李兰,朱诚,姜逢清,赵泉鸿,林留根.
连云港藤花落遗址消亡成因研究[J]
.科学通报,2008,53(S1):139-152.
被引量:4
8
马春梅,朱诚,郑朝贵,武春林,关勇,赵志平,黄林燕,黄润.
晚冰期以来神农架大九湖泥炭高分辨率气候变化的地球化学记录研究[J]
.科学通报,2008,53(S1):26-37.
被引量:55
9
曹艳峰,韩军青.
运城盆地全新世时期的野火活动与生态环境演变[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23(2):125-129.
被引量:3
10
LIU Enfeng SHEN Ji LIU Xingqi ZHU Yuxin WANG Sumin.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eavy metals and nutrients in the core sediments of Taihu Lake and their pollution history[J]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2006,49(z1):82-91.
被引量:13
同被引文献
28
1
王心喜.
长江下游原始文明新源头——浙江嵊州小黄山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的考古学研讨[J]
.文博,2006(4):72-77.
被引量:6
2
吴小红,张弛,保罗.格德伯格,大卫.科恩,潘岩,蒂娜.阿平,欧弗.巴尔-约瑟夫.
江西仙人洞遗址两万年前陶器的年代研究[J]
.南方文物,2012(3):1-6.
被引量:53
3
吴小红,伊丽莎贝塔.博阿雷托,袁家荣,欧弗.巴尔-约瑟夫,潘岩,曲彤丽,刘克新,丁杏芳,李水城,顾海滨,韦琪.居,大卫.科恩,天朗.娇,保罗.戈德伯格,史蒂夫.韦纳.
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早期陶器及其地层堆积的碳十四年代研究[J]
.南方文物,2012(3):7-15.
被引量:32
4
张居中,王象坤.
贾湖与彭头山稻作文化比较研究[J]
.农业考古,1998(1):108-117.
被引量:6
5
杨肇清.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生产工具的初步研究[J]
.农业考古,1998(1):118-123.
被引量:12
6
张之恒.
长江中下游稻作农业的起源[J]
.农业考古,1998(1):206-211.
被引量:8
7
向安强.
长江中游是中国稻作文化的发祥地[J]
.农业考古,1998(1):212-222.
被引量:11
8
向安强.
中国稻作起源问题之检讨──兼抒长江中游起源说[J]
.东南文化,1995(1):44-58.
被引量:7
9
湘北澧阳平原旧石器地点调查报告[J]
.华夏考古,1994(4):1-13.
被引量:7
10
向安强.
洞庭湖区史前农业初探[J]
.农业考古,1993(1):23-43.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1
1
郭静云,郭立新.
论稻作萌生与成熟的时空问题[J]
.中国农史,2014,33(5):3-13.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郭立新,潘莉莉.
长江中游原生国家文明成长的动力机制初探[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4(6):154-164.
被引量:1
2
桑佳旻.
粮食生产因何发生——农业起源动因研究述评[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3(2):154-164.
被引量:1
3
郭静云,邱诗萤,范梓浩,郭立新,陶洋.
中国冶炼技术本土起源:从长江中游冶炼遗存直接证据谈起(一)[J]
.南方文物,2018(3):57-71.
被引量:16
4
刘兴林.
先秦两汉农作物分布组合的考古学研究[J]
.考古学报,2016(4):465-465.
被引量:23
5
郭立新,郭静云.
早期稻田遗存的类型及其社会相关性[J]
.中国农史,2016,35(6):13-28.
被引量:12
6
郭立新,郭静云.
上古国家与文明研究中年代学方法的反思[J]
.南方文物,2016(4):17-31.
被引量:9
7
黄国勤,周泉,陈阜,张洪程.
长江中游地区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8,39(1):28-36.
被引量:19
8
宋志平,陈家宽,赵耀.
水稻驯化与长江文明[J]
.生物多样性,2018,26(4):346-356.
被引量:14
9
周泉,黄国勤.
江西省水稻绿色生产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2):9-15.
被引量:11
10
郭立新,郭静云.
中国最早城市体系研究(一)[J]
.南方文物,2021(1):35-42.
被引量:8
1
鲁玉龙.
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实例及技术探讨[J]
.给水排水,2004,30(11):37-38.
被引量:4
2
张毅.
嵊州局实施“五大工程” 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J]
.浙江国土资源,2009(4):21-21.
3
郑光美.
鸟类与人类生活[J]
.环境保护,1983,11(4):2-3.
4
盛州菊.
嵊州推进特种设备安全标准化管理[J]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6,0(8):80-80.
5
张华生,竺小锋,王林水.
谱写和谐农机新乐章——嵊州市创建平安农机的实践[J]
.中国农机监理,2008(8):14-15.
被引量:1
6
嵊州市电缆防火附件厂[J]
.中国科技论坛,2006(2).
7
高智群,张美剑,赵科理,傅伟军,高伟.
土壤—水稻系统重金属空间异质性研究——以浙江省嵊州市为例[J]
.中国环境科学,2016,36(1):215-224.
被引量:22
8
张伟.
关于深化嵊州市农村医疗机构改革的思考[J]
.科学时代,2011(10):17-18.
9
王培宏.
特种设备网格化监管的探索与启示[J]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2(8):36-37.
被引量:3
10
黄富成.
略论裴李岗文化“台地农业”[J]
.农业考古,2008(4):23-28.
被引量:4
农业考古
2012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