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国的两个系统──兼论吴承恩与李汝珍的女性审美观
被引量:8
出处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80-187,共8页
Journal of Ming-Qing Fiction Studies
同被引文献143
-
1韩惠京.从女性主义观点看《红楼梦》[J].红楼梦学刊,2000(4):183-204. 被引量:2
-
2莫砺锋.论红楼梦诗词的女性意识[J].明清小说研究,2001(2):148-161. 被引量:21
-
3刘健.男权视角下的女性话语——《西厢记》主题思想的深层探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S1):256-257. 被引量:5
-
4马睿.无我之“我”——对中国古典抒情诗中代言体现象的女性主义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20(6):127-131. 被引量:9
-
5王金寿.易安词女性意识再评价[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6(2):61-64. 被引量:6
-
6刘尊明,王兆鹏.本世纪唐宋词研究的定量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6(5):10-14. 被引量:10
-
7杜书瀛.《闲情偶寄》的女性审美观[J].思想战线,1999,25(1):44-50. 被引量:3
-
8王玫.宫体诗现象的女性主义诠释[J].学术月刊,1999,31(5):62-68. 被引量:9
-
9彭增玉.论《镜花缘》思想倾向的复杂性[J].明清小说研究,1999(4):121-126. 被引量:3
-
10李衡眉.女儿国的来历[J].社会科学战线,1992(1):324-328. 被引量:3
引证文献8
-
1施新.镜中看花——《镜花缘》思想艺术摭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3(9):174-176. 被引量:1
-
2刘保忠.从《镜花缘》看李汝珍的女性观[J].广西社会科学,2006(9):122-125. 被引量:9
-
3李景云.李汝珍的女性意识评价[J].新余高专学报,2006,11(5):21-23.
-
4乔以钢.近百年中国古代文学的性别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8(3):144-155. 被引量:10
-
5王子今.“女儿国”的传说与史实[J].河北学刊,2008,28(3):61-66. 被引量:5
-
6张金星.从为妇女树碑立传到对妇女解放的大声疾呼——《红楼梦》与《镜花缘》中的妇女问题之比较[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20(2):72-74. 被引量:1
-
7闫博文.从《镜花缘》看李汝珍的女性观[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30(5):96-99. 被引量:1
-
8徐虹.从《聊斋》的女性形象谈蒲氏的女性观[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8(3):21-2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28
-
1张磊.从《镜花缘》看晚清及近代女性思想的启蒙[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2):169-170.
-
2王艳红.《镜花缘》的市民意识探析[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3(8):94-94.
-
3唐彦临.《聊斋志异·侠女》的解构主义阅读[J].蒲松龄研究,2006(2):59-66. 被引量:1
-
4戴媛媛.从唐小山看《镜花缘》中的女性观[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1):87-89. 被引量:1
-
5罗尚荣,朱菲菲.镜花水月女儿国——论《镜花缘》进步的女性观[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9,26(2):120-124. 被引量:4
-
6倪浓水.“海上女儿国抢婚”文化背景与《情史》“岛女繁殖叙事”[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26(2):5-9. 被引量:1
-
7刘雪莲.从宦氏与王熙凤的差异看妒妇形象流变的小说史意义[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2-76.
-
8张金星.从为妇女树碑立传到对妇女解放的大声疾呼——《红楼梦》与《镜花缘》中的妇女问题之比较[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20(2):72-74. 被引量:1
-
9刘凤霞.从《镜花缘》看李汝珍的女性才德观[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17(7):19-21. 被引量:2
-
10李艳洁,贾辰.大观园中的精神力量——《红楼梦》中女性的男性气质研究之二[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32(11):30-32.
-
1曹佳丽.“最好的时代”与“最坏的时代”——从文艺创作看明末清初女性审美观的矛盾冲突[J].四川戏剧,2016(9):159-161.
-
2黄文实.《琵琶记》版本小考[J].文学遗产,1987(1):90-93. 被引量:1
-
3刀尔登.卿本贼人[J].财经,2008(15):140-140.
-
4关远远.林语堂《京华烟云》中的女性审美观[J].青年文学家,2016,0(1Z):20-20.
-
5欧阳琴,林长洋.追求与回归——比较斯佳丽和简·爱女性意识的觉醒[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8,23(1):12-16.
-
6舒春阳.书缘[J].中国公路,1996,0(3):63-63.
-
7黄薇.聂鲁达 世界变了,诗也变了[J].国家人文历史,2014,0(20):104-109.
-
8刘从武.论曹植的女性审美观[J].文学教育(中),2010(6):25-26. 被引量:1
-
9路也.新“女戒”(二篇)[J].岁月(原创),2006,0(6):51-52.
-
10张文娟.《聊斋》迷人的女性世界[J].蒲松龄研究,2000(2):62-73.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