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门德尔松与斯美塔那作品的差异性与进步性——以《f小调弦乐四重奏》与《g小调钢琴三重奏》为例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通过对19世纪浪漫乐派和民族乐派的两部悲伤之作《f小调弦乐四重奏》与《g小调钢琴三重奏》的分析,试图从浪漫主义外围的"我"的视角分析这两部作品在室内乐体裁创作中的差异性与进步性。
作者 郝俊杰
出处 《大舞台》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3-84,共2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 1蔡良玉著..西方音乐文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479.
  • 2姚亚平著..西方音乐的观念 西方音乐历史发展中的二元冲突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49.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