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历史问题主宰下的晚年丁玲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历史问题"纠缠了丁玲一生。为了得到"平反",晚年的丁玲费尽心力。本文本着"同情的理解"的态度,在厘清材料的基础上,结合对特定语境的考查,细致地分析了丁玲晚年想"说真话"又不敢"说真话"的两难困境,分析了她的某些言行背后的复杂心态,从而揭示了被层层表象遮蔽的"使丁玲不可爱的因素"。
作者
李美皆
机构地区
苏州大学文学院
北京空军指挥学院<空军军事学术>编辑部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14,共6页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关键词
丁玲
历史问题
“扣子”
平反
讲真话
分类号
K825.6 [历史地理—历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30
共引文献
73
同被引文献
31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30
1
王增如著..丁玲办《中国》[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266.
2
史义军.《周恩来癌症手术前疾呼“我不是投降派!”》,转引自http://fujian.people.com.cn/n/2012/0411/e337160-16928592-4.html,人民网,2012年4月11日10:31.
被引量:1
3
陈为人编..插错搭子的一张牌 重新解读赵树理[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258.
4
陈为人.《插错搭子的一张牌-重新解读赵树理》,转引自凤凰网http://book.ifeng.com/lianzai/detail_2011_08/29/8760916_59.shtml.
被引量:1
5
金玉良.《落英无声:忆父亲母亲罗烽、白朗》,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106-107页,第107页,第107页,第107页.
被引量:1
6
丁玲.《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二次会议小组上的发言》,《丁玲全集》第9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91页.
被引量:1
7
丁玲.《谈谈文艺创作》,《丁玲全集》第8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13页.
被引量:2
8
丁玲.《生活·创作·时代灵魂》,《丁玲全集》第8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05页.
被引量:5
9
丁玲.《总结历史教训,加强文艺队伍团结》,《丁玲全集》第9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17页.
被引量:2
10
丁玲.《致杨桂欣(1984年6月)》,《丁玲全集》第12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35-236页.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4
1
许传宏.
析丁玲晚年的文学价值取向[J]
.当代作家评论,2001(4):39-49.
被引量:6
2
[10][俄]弗兰克.俄国知识人与精神偶像[M].徐凤林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被引量:2
3
[英]哈耶克 王明毅等译.通往奴役之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146~158.
被引量:11
4
李子云.探病中周扬[J]中国作家,1988(05).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73
1
孙大坤.
最后的“革命情书”——重读丁玲回忆录《魍魉世界》[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1(2):52-68.
被引量:1
2
黄科安.
从“性别”到“政治”——论丁玲早期小说创作思维的起点[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7(4):81-85.
被引量:1
3
许传宏.
析丁玲晚年的文学价值取向[J]
.当代作家评论,2001(4):39-49.
被引量:6
4
秦林芳.
丁玲与周扬[J]
.书屋,2005(6):72-75.
被引量:3
5
王晓芳.
论丁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审美特征[J]
.作家,2012(16):17-18.
6
郭丽娟.
丁玲笔下的女性形象[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22):27-28.
7
孙桦.
当代军旅文学中“异端”英雄形象塑造的意义与价值[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7(S1):99-101.
被引量:1
8
朱郁文.
丁玲的被另类[J]
.粤海风,2010(2):20-24.
9
陆文采,贾世传.
丁玲研究75年(1930—2004)的沉思——纪念丁玲诞辰一百周年[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7(4):81-86.
10
王少杰.
留学生小说的悲悯感与跨语际实践问题——关于《纽约客》叙事视野的一种解说[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24(1):33-38.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31
1
孙晓娅.
访牛汉先生谈《中国》[J]
.新文学史料,2002(1):171-178.
被引量:7
2
解洪祥.
晚年丁玲反思的缺失与障碍[J]
.文史哲,2005(1):110-116.
被引量:1
3
林霆.
论丁玲的转向与阿赫玛托娃的坚守[J]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2):127-131.
被引量:5
4
.《丁玲全集》第2卷[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85页.
被引量:2
5
王轶.《丁玲的“辩诬情结”》,中国丁玲研究会编.《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多彩画卷-丁玲百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第176页.
被引量:2
6
刘再复.文学十八题[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被引量:8
7
《丁玲全集》第11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43页.
被引量:1
8
林默涵.《解放后十七年文艺战线上的思想斗争》,《人民文学》1978年第5期.
被引量:1
9
《丁玲全集》第9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68页.
被引量:2
10
丁玲:《在严寒的日子里》,《人民文学》1956年第10期.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3
1
毕文君.
文学体制与文学生产——以未完成的《在严寒的日子里》为中心[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2):37-47.
被引量:1
2
明飞龙.
晚年丁玲再考察——以《中国》杂志为中心[J]
.社会科学论坛,2015(4):201-210.
3
古大勇,蔡莉.
丁玲、张爱玲悲剧比较论——从刘再复的“二玲”悲剧论说起[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9(6):57-6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吴秀明,史婷婷.
当代文学史料研究状况考察——基于数据的统计与分析[J]
.当代作家评论,2018,0(6):4-17.
被引量:3
2
李盼盼.
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分析[J]
.今古文创,2020(38):21-22.
1
毛志成.
读笑杂记[J]
.当代小说,2003(4):50-51.
2
冯异.
《雷雨》:命运与人[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2,15(5):29-33.
被引量:3
3
有时家人真可怕[J]
.家人,2012(5):63-63.
4
方方.
喜欢苏东坡[J]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2008(7):22-22.
5
小西.
解析男人的浪漫行为[J]
.现代交际(社交商圈),2009(5):50-50.
6
叶倾城.
迎春:平庸者活该没人爱[J]
.传奇故事(百家讲坛)(红版),2014,0(11):60-61.
7
陈旭.
不要“坏蛋”[J]
.学问(现代教学研究),2010(10):82-82.
8
蔡康永.
家人也可怕[J]
.晚报文萃,2012(16):35-35.
9
方方.
喜欢苏东坡(节选)[J]
.中学生百科(高中语数外),2009(11):7-8.
10
蔡康永.
有时家人真可怕[J]
.魅力中国(时文博览),2012(12):30-30.
当代文坛
2012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