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德州市秸秆还田对提升耕地地力的研究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论述了秸秆还田对德州市耕地地力的影响。利用土壤普查和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连续4年在小麦、玉米收获后进行秸秆还田试验示范研究,每年采集耕层(0~20cm)土壤进行化验分析,提出适当比例秸秆+化肥为德州市秸秆还田最佳模式,对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理化性状、协调水肥气热等因素、提升耕地地力、增加作物产量有显著效果。
作者
郝建成
刘洪蓬
曲善功
肖建军
机构地区
山东省德州市土肥站
山东省平原县土肥站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12年第10期94-98,共5页
关键词
秸秆还田
耕地地力
产量
效果
分类号
S141.4 [农业科学—肥料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84
同被引文献
41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74
参考文献
6
1
林葆 李家康.80年代末中国化肥肥效的演变与平衡施肥[A]..国际平衡施肥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北京:农业出版社,1995.43-51.
被引量:5
2
宋朝玉,张继余,刘洪明,王圣健,李振清,高峻岭.
氮磷钾、秸秆还田和密度对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2009,41(2):37-40.
被引量:9
3
董旭,娄翼来.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养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学,2008(1):9-11.
被引量:33
4
陈世海.
推广秸秆还田技术的优势分析[J]
.江苏农机化,2009(3):48-49.
被引量:8
5
李寿强,王艳菊,马妙芳,王艳莉.
稻田秸秆覆盖还田技术模式及应用价值探讨[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32(F12):129-130.
被引量:28
6
陈芹,陈长红,李浩波.
秸秆还田技术探讨[J]
.现代农业科技,2009(24):245-245.
被引量:20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高慧,葛晓光.
长期定位施肥对设施菜田土壤肥力的影响[J]
.中国蔬菜,2004(6):6-10.
被引量:9
2
索东让.
长期定位试验中化肥与有机肥结合效应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23(2):71-75.
被引量:45
3
陈式谷,张辛未,朱宏斌,刘枫,叶舒娅,王文军,王自旺.
化肥与有机肥及两者配施长期定位试验[J]
.安徽农业科学,1995,23(2):161-163.
被引量:10
4
李寿强,王艳菊,马妙芳,王艳莉.
稻田秸秆覆盖还田技术模式及应用价值探讨[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32(F12):129-130.
被引量:28
5
胡庆文,张珍丽.
秸秆还田技术探索[J]
.河南农业,2006(5):32-32.
被引量:10
6
王伯仁,徐明岗,文石林.
长期施肥对红壤磷组分及活性酸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3):254-259.
被引量:22
7
董旭,娄翼来.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养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学,2008(1):9-11.
被引量:33
8
宋朝玉,张清霞,高峻岭,李祥云,刘洪明.
新型玉米生长调节剂玉黄金及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2008,40(2):56-58.
被引量:25
9
王蕾,彭正萍,薛世川,王艳群,姜孟辉,高菲.
氮钾配施对夏玉米产量和养分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30(2):6-10.
被引量:13
10
刘秋艳.
秸秆还田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5):16-17.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84
1
赵洪祥,曹敏建,边少锋,孟祥盟,孙宁,曹铁华,刘亚亮.
氮肥运筹对雨养条件下春玉米农艺性状影响[J]
.玉米科学,2010,18(4):115-120.
被引量:13
2
吴梅.
正安县油菜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探讨[J]
.贵州农机化,2011(4):24-25.
3
WANG ChengJi,PAN GenXing,TIAN YouGuo,LI LianQing,ZHANG XuHui,HAN XiaoJun.
Changes in cropland topsoil organic carbon with different fertilizations under long-term agro-ecosystem experiments across China's Mainland[J]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2010,53(7):858-867.
被引量:24
4
高翔.
江苏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分析[J]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12):130-133.
被引量:43
5
黄洪河,蔡秋华,游晴如.
稻草高效综合循环利用技术模式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08,20(9):134-137.
被引量:2
6
艾训儒,彭诚,王柏泉,易咏梅,姚兰,丁莉.
护坡拦蓄保水技术对玉米产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90-91.
7
宋朝玉,张继余,刘洪明,王圣健,李振清,高峻岭.
氮磷钾、秸秆还田和密度对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2009,41(2):37-40.
被引量:9
8
李怀军,李志杰,曲善功,刘忠海,郝建成.
德州市土壤肥力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
.山东农业科学,2009,41(2):64-66.
被引量:5
9
艾训儒,易咏梅,彭诚,王柏泉,姚兰,丁莉.
不同栽培模式对玉米天池3号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2009,48(2):288-291.
被引量:1
10
艾训儒,沈作奎,易咏梅,王柏泉,刘华中,彭诚.
护坡拦蓄保水对农田土壤含水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09,37(2):281-28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41
1
梁军,田晓红,马文风,段美堂,张德恒,曲善功.
影响土壤肥力的因素及改良培肥建议[J]
.现代农业科学,2009(9).
被引量:1
2
郭熙盛,张辛未,叶舒娅.
稻田地力贡献与合理施肥[J]
.安徽农业科学,1994,22(1):41-44.
被引量:9
3
杨延龄,鲁玉石,钱锦铭,陈曼云.
平原多熟制高产稻田地力贡献特点及其培肥技术[J]
.浙江农业科学,1995,36(3):134-137.
被引量:3
4
沈善敏.
长期土壤肥力试验的科学价值[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5,1(1):1-9.
被引量:150
5
叶华斌,刘芬,丁佰玲,朱巧兰,许萍,邱秀珍,殷云.
简析泰兴市土壤肥力的演变及其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06(01S):74-74.
被引量:5
6
曲善功,李怀军,郝建成.
德州市土壤肥力变化及培肥建议[J]
.中国土壤与肥料,2006(4):29-31.
被引量:7
7
黄欠如,胡锋,李辉信,赖涛,袁颖红.
红壤性水稻土施肥的产量效应及与气候、地力的关系[J]
.土壤学报,2006,43(6):926-933.
被引量:63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NY/T 1634-2008)[S].2008.
被引量:1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NY/T 2148-2012)[S].2012.
被引量:1
10
范书芳.
山东省德州市耕地质量监测与建设[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8,29(2):44-47.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5
1
鲁艳红,廖育林,周兴,聂军,谢坚,杨曾平.
长期不同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产量及基础地力的影响[J]
.土壤学报,2015,52(3):597-606.
被引量:67
2
张保华,袁学亮,刘子亭,曹建荣,张金萍,李虎申.
聊城市耕地地力监测点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2015,47(5):78-80.
被引量:2
3
李玉红,姚海军,刘洪蓬,杨连俊,张颖.
绿色增产施肥模式在德州市的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32):120-122.
4
李玉红,杨连俊,姚海军,刘洪蓬,刘芸.
德州市耕地质量监测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3):57-60.
5
姚海军,杨连俊,刘洪蓬,李玉红,武琳琳,韩艳素.
德州市耕地中微量元素状况调查分析[J]
.农业科技通讯,2019,0(9):144-147.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74
1
曹婷婷,李娟,师晨迪.
光照对土壤中微量元素活化的影响研究[J]
.西部大开发(土地开发工程研究),2019,0(12):37-40.
2
郑盛华,陈红琳,朱孟琦,沈学善,陈尚洪,张楚儿,刘定辉.
水稻产量对川西平原基础肥力和施肥的响应[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8,23(12):13-20.
被引量:8
3
郝小雨,周宝库,马星竹,高中超.
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黑土作物产量与养分平衡特征[J]
.农业工程学报,2015,31(16):178-185.
被引量:50
4
梁涛,陈轩敬,赵亚南,黄兴成,李鸿,石孝均,张跃强.
四川盆地水稻产量对基础地力与施肥的响应[J]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23):4759-4768.
被引量:44
5
乔磊,江荣风,张福锁,范明生.
土壤基础地力对水稻体系的增产与稳产作用研究[J]
.中国科技论文,2016,11(9):1031-1034.
被引量:16
6
黄晓婷,赵亚丽,杨艳,张星,张谋彪,李潮海.
不同土壤类型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施肥效应[J]
.中国农业科学,2016,49(16):3140-3151.
被引量:10
7
廖育林,鲁艳红,聂军,谢坚,周兴,杨曾平.
长期施肥稻田土壤基础地力和养分利用效率变化特征[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6,22(5):1249-1258.
被引量:44
8
鲁艳红,廖育林,聂军,周兴,谢坚,杨曾平.
连续施肥对不同肥力稻田土壤基础地力和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16,49(21):4169-4178.
被引量:35
9
周建利,王孟,吴东梅,黄芬肖,邢丹英,刘凯文.
硒肥与氮磷钾肥配施对营养生长期水稻生长及硒吸收的影响[J]
.南方农业学报,2016,47(12):2041-2046.
被引量:10
10
伍舒悦,吕小飞,李文莹,崔正果,王呈琰,王洪预,李秋祝,崔金虎.
氮磷钾肥料配施对松玉419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
.东北农业科学,2016,41(6):31-35.
被引量:3
1
几种立体种植的最佳模式[J]
.致富钥匙,1989(4):6-8.
2
艾佰都拉,周琰.
棉田套种小茴香示范总结[J]
.新疆农业科技,2006(5).
3
陈建华.
棉花与瓜菜一年四收高产高效栽培[J]
.科技致富向导,2001(8):14-15.
4
曾秋婵,肖雄,谢胜伟,凌志祥,练愈兰.
超级杂交稻高产栽培“六改”技术措施[J]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6):70-70.
5
曾秋婵,肖雄,谢胜伟,凌志祥,练愈兰.
超级杂交稻高产栽培“六改”技术[J]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8):26-26.
被引量:3
6
王宝芝.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条件及综合防治技术[J]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9(3):57-57.
被引量:3
7
岑延新,何志强,甘敏健,雷冬莉,黄立平.
甘蔗间种大豆栽培试验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4(18):14-15.
8
丁义坤,徐连生,彭彦富.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试验示范研究[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8):49-49.
被引量:6
9
张玉,吴翠荣,陈天渊,黄咏梅,李彦青,李慧峰,滑金锋.
甜糯玉米与甘薯套作模式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2014(9):18-19.
被引量:4
10
刘文祥,王洪信.
三二式是黄淮地区麦棉两熟的最佳模式[J]
.中国棉花,1994,21(2):23-23.
农业科技通讯
2012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