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78-81,共4页
Jianghai Academic Journal
同被引文献188
-
1姜迪武.技术·网络·人[J].财经科学,2004(S1):261-263. 被引量:1
-
2周光辉,周笑梅.互联网对国家的冲击与国家的回应[J].政治学研究,2001(2):37-46. 被引量:58
-
3郑曙村.互联网给民主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政治学研究,2001(2):57-66. 被引量:95
-
4刘文富.国外学者对网络政治的研究[J].政治学研究,2001(2):67-75. 被引量:41
-
5高华.因特网能加强人际关系与社区参与[J].国外社会科学,2000(6). 被引量:4
-
6丁未.网络空间的民主与自由[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0,25(6):19-24. 被引量:41
-
7李永刚.电子化政府"的理念与现实[J].中国行政管理,1999(11):40-41. 被引量:28
-
8智英,遥力.政府上网了大众要跟上[J].计算机与网络,1998,24(11):1-1. 被引量:1
-
9胡咏梅.英国中小学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系统[J].外国教育研究,2004,31(8):5-7. 被引量:10
-
10王岳川.网络文化的价值定位与未来导向[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5):99-105.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15
-
1吴海晶.网络政治学研究的对象、内容、技术路线及其它[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4(6):14-16. 被引量:7
-
2汪建云.网络政治与大学生的政治成长[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5(4):75-79. 被引量:7
-
3吴海晶.网络政治学:背景、特色及其它[J].理论月刊,2005(12):47-48. 被引量:1
-
4边慧敏,邓湘树.信息社会对公共组织的挑战及其应对[J].财经科学,2006(12):101-107.
-
5宋迎法,李翔.中国网络政治研究综述[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10):83-86. 被引量:11
-
6陈潭,罗晓俊.中国网络政治研究:进程与争鸣[J].政治学研究,2011(4):85-100. 被引量:38
-
7董晓松.当前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及意义[J].安顺学院学报,2012,14(4):76-78. 被引量:1
-
8王树亮.网络政治文化论纲[J].理论与改革,2012(5):27-30. 被引量:11
-
9郑兴刚.刍论网络政治参与的可操纵性[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2):99-104. 被引量:2
-
10王树亮,朱荣荣.网络政治文化研究综述与评析[J].社会科学动态,2017(8):60-6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15
-
1沈杨,成纪宏.多源流模型下政策议程设置的触发机制研究——基于48个网络舆论事件的定性比较分析[J].中国应急管理科学,2024(2):92-110.
-
2吴雪倩,周定财.我国数字政府建设的问题与完善路径——基于结构功能主义AGIL模式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24,22(2):53-59.
-
3张满东.网络环境下的高职院校网络微动员现象与引导的策略分析[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2019,0(4):42-45.
-
4李峰.大学生政治成长的内涵、价值与培育路径[J].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21,42(2):100-105. 被引量:1
-
5林丽军.网络政治的特点分析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8(10):244-245. 被引量:3
-
6叶国平,欧阳晓安.网络政治对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的挑战与影响[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3):22-25. 被引量:2
-
7鲁京铸.对网络政治文化发展的探究[J].黑龙江史志,2013(11):325-325.
-
8葛素华.网络反腐研究:现状与问题[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3(6):43-48.
-
9张春香,李洪.网络政治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特点分析[J].市场论坛,2006(3):159-160.
-
10段益民.网络政治话语“被XX”的多元解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12(2):142-145. 被引量: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