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基于猜想 不止于猜想——“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教学实录及反思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著名的美国数学家、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对于学习数学的学生和从事数学工作的教师来说,猜想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因为:在证明一个数学定理之前,你先得猜测这个定理的内容;在你完全做出详细的证明之前,你先得猜测证明的思路;你既要把观察到的结果进行综合,然后加以类比;
作者
江建国
刘永红
机构地区
浙江省丽水学院附属高级中学
湖北省浠水县第一高级中学
出处
《数学教学研究》
2012年第9期33-35,共3页
关键词
猜想
教学实录
平面
性质
平行
数学定理
数学教育家
数学家
分类号
G63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3
1
陈继理,江建国.
“生”动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平面向量的几何意义及应用”复习课简录及思考[J]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2(1):43-45.
被引量:7
2
喻平著..数学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364.
3
渠东剑.
概念教学要突出抽象的过程[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2(5):2-5.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2
1
章建跃.
“卡西欧杯”第五届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总结暨大会报告 理解数学 理解学生 理解教学[J]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0(12):3-7.
被引量:152
2
江建国,郭楚明.
“合情推理(第一课时)”教学过程简录及反思[J]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1(1):38-40.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11
1
杨华文.
让数学课堂教学行走在生活的道路上——《向量加法》教学案的设计示例[J]
.中学数学(高中版),2012(10):59-61.
被引量:2
2
杨华文.
你还是你,我还是我——“等差等比数列”复习课拟人化探讨[J]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3(4):23-26.
3
余小平.
数学“过程”教学实践——《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的教学与反思[J]
.教师,2013(9):118-119.
4
杨华文.
对一道轮换对称不等式问题的探究过程[J]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3(5):22-24.
被引量:4
5
渠东剑.
探究方法比探究结果更重要[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3(4):7-10.
被引量:8
6
杨爱云.
对概念教学的理解与反思——以“函数的奇偶性”教学为例[J]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4(5):10-12.
7
刘亚平,夏春旺.
构建精彩的课堂从“让位”开始[J]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4(10):29-33.
被引量:1
8
沈良.
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三步曲[J]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5(9):17-19.
9
冯杰.
关于高中数学向量教学问题的探讨[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0(1):39-40.
被引量:1
10
刘利国.
也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引入的有效性——以“补集”概念引入为例[J]
.上海中学数学,2017(5):31-32.
同被引文献
2
1
祝智庭.如何备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1.
被引量:2
2
李渺,陈长伟.
高效数学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基于优秀高中数学教师的个案研究[J]
.数学教育学报,2010,19(5):80-83.
被引量:26
引证文献
1
1
江建国,李冀英.
研磨出新意 精雕见匠心——“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第一课时磨课实录与反思[J]
.数学教学研究,2013,32(8):15-1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殷长征.
对“磨课”的再思考[J]
.中学数学杂志(高中版),2014(3):12-13.
被引量:1
1
费绍金.
用矩阵的秩判断空间中平面与平面、直线与直线及直线与平面间的位置关系[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6):139-140.
被引量:3
2
费绍金.
空间中平面与平面、直线与直线及直线与平面间位置关系研究[J]
.宿州学院学报,2007,22(6):95-97.
被引量:3
3
许建飞.
n元集的k_i间隔r-组合[J]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19(3):6-6.
4
张庆.
电子计算机对数学科学发展的影响[J]
.内蒙古电大学刊,1995,0(S3):1-2.
5
吴新剑.
立体几何中成等角的两个问题[J]
.中学数学月刊,2001(5):22-23.
6
赵玲梅.
问题情境教学实践——《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教学案例[J]
.新课程学习(中),2013(3):54-55.
7
邹本有,李蛟.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相交时可见性判别的一种新方法[J]
.齐齐哈尔轻工业学院学报,1994,10(2):91-95.
被引量:1
8
W. T. Gowers 李乔(译) 陆柱家(校).
怎样的数学工作被认为是平凡的[J]
.数学译林,2009(4):370-371.
9
段耀勇,周畅.
浅谈刘徽数学工作的美学特征[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8(1):29-33.
被引量:4
10
缪林.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学片段及教学反思[J]
.数学通报,2012,51(12):22-24.
被引量:4
数学教学研究
2012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