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0-45,共16页
Music Research
共引文献86
-
1杨殿斛.民间音乐消长:乡民生命意识的艺术诉求——黔中腹地营盘社区音乐的民族志叙事[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8,22(1):8-17. 被引量:9
-
2于子贻.浅谈新时期中国传统音乐教育[J].山东电大学报,2007(4):38-39.
-
3居其宏.我国音乐批评的新时期状态[J].音乐研究,2008(3):5-23. 被引量:14
-
4蔡乔中.朱践耳交响曲创作的旋律特色[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4):33-40. 被引量:2
-
5邱成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德育渗透研究[J].时代文学,2009(19):172-174. 被引量:1
-
6陈大明.我看朱践耳的交响诗《纳西一奇》——兼谈其中西音乐之交融观念在创作中的实现[J].中国音乐,2002(2):35-37. 被引量:2
-
7徐孟东.中国复调音乐形态新的发展与变异(下)[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9(4):41-47. 被引量:5
-
8蔡乔中.朱践耳交响曲的序列技法特征[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3):99-103. 被引量:3
-
9谢涛.兼收并蓄与推陈出新——朱践耳《第二交响曲》与杜鸣心钢琴协奏曲《春之采》比较研究[J].中国音乐学,2002(4):117-141. 被引量:2
-
10邓钧.年年笙歌岁岁舞──第三届“贵州·凯里国际芦笙节暨服饰文化节”观后感[J].中国音乐,2001(4):19-2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13
-
1汪毓和.自我否定自我超越不断前进──记作曲家朱践耳[J].人民音乐,1997(5):6-10. 被引量:4
-
2钱仁康.音诗《纳西一奇》赏析[J].音乐研究,1991(3):34-39. 被引量:7
-
3朱践耳.关于《第十交响曲》[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7(1):44-54. 被引量:5
-
4朱践耳.冲撞与融合——《第三交响曲》创作札记[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9(2):56-64. 被引量:1
-
5朱践耳.本于立意 归乎用笔 《第二交响曲》创作札记[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9(1):61-66. 被引量:8
-
6陈铭志,林华.朱践耳音乐作品中的复调技巧运用[J].中国音乐学,1991(4):14-25. 被引量:12
-
7杨立青,黄荟.听朱践耳《第三交响曲》[J].人民音乐,1989(3):8-10. 被引量:3
-
8蔡继琨.朱践耳的交响音乐[J].音乐爱好者,1998,0(6):4-5. 被引量:1
-
9雅文.立足本土 勇于探索──记“朱践耳交响音乐新作听赏会”[J].音乐探索,1996(1):69-70. 被引量:1
-
10钦丽丽.核心三音列的整体控制──朱践耳《第六交响曲》音乐分析[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3):76-81. 被引量:4
-
1彭志敏.从《E大调交响曲》到《第七交响曲》——纪念柴科夫斯基诞辰160周年[J].音乐研究,2000(3):60-70.
-
2郑红.漫谈莫扎特的音乐创作[J].黄河之声,1997,0(2):18-19. 被引量:1
-
3黄大.20世纪的交响曲的多元化发展[J].北方音乐,2010,30(4):4-5.
-
4赵微.柏辽兹《幻想交响曲》的创新性[J].青年文学家,2012,0(23):143-143.
-
5杨凌超.由小步舞曲到谐谑曲——论交响曲第三乐章的演变[J].甘肃高师学报,2002,7(1):36-38.
-
6郑江.漫谈莫扎特的音乐创作[J].音乐世界,2001(12):43-44.
-
7宋晔,刘蓓蓓.肖斯塔科维奇音乐中的悲剧美分析[J].作家,2009(2):225-226. 被引量:4
-
8张译文.人类理想和文明的见证——由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的不同解释谈起[J].作家,2012(6):221-222.
-
9潘阳.舒曼:3、4交响曲[J].视听前线,2009(2):96-96.
-
10孙星群.研究朱践耳交响曲的一部专著——读卢广瑞《时代与人性》[J].人民音乐,2007(8):88-89.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