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开发地下热水的若干问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曾经有许多人把地下热水与煤、石油及天然气等能源作了对比,认为地下热水具有分布广泛、易于开采、成本低廉、清洁干净,并可直接利用等独特的优点,是一种很有开发前景的新能源。因此,目前对地下热水的开发和利用已越来越广泛,无论是在工农业生产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在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地利用地下热水中的热能或化学成分。近年来,我国的许多大、中城市都在勘探、开发和利用地下热水。据报道。
作者
熊道锟
机构地区
地质矿产部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心
出处
《资源开发与保护》
1990年第2期116-118,共3页
关键词
地下热水
开发利用
地热
分类号
P314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上官志冠.
滇西地区断层气体成因研究[J]
.中国地震,1989,5(2):51-56.
被引量:16
2
罗祥康.重庆市地下热水开发利用条件的初步研究[J]四川地质学报,1987(01).
被引量:1
3
李鸿举.重庆市小泉宾馆地下热水的水文地质特征及开采利用条件[J]四川地质学报,1987(01).
被引量:1
4
刘树芳,马大乐,张千杰.北京市地下热矿水对井泵的腐蚀[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1(05).
被引量:1
5
哈承祐.羊八井地热田高温热水赋存规律的探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0(01).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4
1
上官志冠.滇西实验场区主要活动断裂地球化学特征[J]地震地质,1988(04).
被引量:1
2
上官志冠,高松井.滇西实验场区温泉碳同位素地震地球化学特征[J]地震,1987(06).
被引量:1
3
阚荣举,林中洋.云南地壳上地幔构造的初步研究[J]中国地震,1986(04).
被引量:1
4
Iwao Kawabe. Anomalous changes of CH4/Ar ratio in subsurface gas bubbles as seismogeochemical precursors at Matsuyama, Japan[J] 1984,Pure and Applied Geophysics PAGEOPH(2-4):194~214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5
1
程业勋,章晔,王祝文.
核技术在地学中的应用和进展[J]
.核技术,1993,16(10):634-640.
被引量:2
2
王晓锋,刘文汇,徐永昌,张殿伟,张建勇.
不同成因天然气的氢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进展[J]
.天然气地球科学,2006,17(2):163-169.
被引量:27
3
陈辉.
氢在地球演化过程中的同位素分馏[J]
.地质科学,1996,31(3):238-249.
被引量:16
4
刘文汇,张殿伟,王晓锋.
加氢和TSR反应对天然气同位素组成的影响[J]
.岩石学报,2006,22(8):2237-2242.
被引量:16
5
郭进京,周安朝.
高温岩体圈定的思路与方法探讨[J]
.能源工程,2008,28(6):1-4.
被引量:10
6
康春雨,杜建国.
汞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映震效能[J]
.地质地球化学,1999,27(1):79-84.
被引量:15
7
邵济安,赵谊,陆永发,唐克东.
黑龙江省氢气释放与地震及断块构造关系的探讨[J]
.地学前缘,2010,17(5):271-277.
被引量:7
8
康春丽,杜建国,李圣强.
中强地震活动中汞的异常特征[J]
.地震,1999,19(4):352-358.
被引量:13
9
刘全有,戴金星,金之钧,李剑,周庆华,冯子辉,孙红军.
松辽盆地庆深气田异常氢同位素组成成因研究[J]
.地球化学,2014,43(5):460-468.
被引量:9
10
伯英,刘成林,曹养同.
断裂带地球化学深穿透理论与方法在钾盐找矿中的应用[J]
.矿床地质,2016,35(6):1281-1292.
被引量:3
1
刘凯.
淄搏市唐家庄地下热水初步分析[J]
.山东地质情报,1989(4):42-44.
2
王钧,汪辑安.
中国地热资源的分布及类型[J]
.新能源,1990,12(6):32-41.
被引量:2
3
熊亮萍.
地热资源数据库系统[J]
.新能源,1992,14(6):42-44.
被引量:3
4
曹汝贤.
湖南地热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
.矿产综合利用,1993(2):31-34.
被引量:2
5
JohnSass GRCB.
美国大盆地地热[J]
.地热能,2002(1):22-23.
6
栾光忠,李桂群.
胶东温泉地质、地热背景及其控泉构造[J]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23(1):75-82.
被引量:22
7
Short,WP,李濂清.
美国地热能工业发展趋势[J]
.新能源,1992,14(10):42-47.
8
国外混凝土能量吸收技术——利用地热、太阳能以及空气中的能量对建筑物进行供暖和降温[J]
.上海建材,1998(1):35-37.
9
张长有,刘德彬.
浅谈建筑采暖的趋势[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0):323-323.
10
赵平.
一种新型气体地热温标及其应用[J]
.国外地质(北京),1990(3):9-15.
资源开发与保护
199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