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山东档案》
2000年第1期45-45,共1页
Shandong Archives
同被引文献32
-
1张华,邢素娟.《儿行千里》给我们的启示——兼谈思想政治工作的情理交融[J].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2009(8):58-59. 被引量:1
-
2罗松.“天下第一团”优秀剧目展演胜利闭幕[J].中国戏剧,1992,0(8):28-28. 被引量:1
-
3马建中.戏剧莱芜梆子[J].山东年鉴,1987. 被引量:1
-
4孙丽丽.激情展演引发激情[N].莱芜日报.2008-08-07. 被引量:1
-
5邢兆远.莱芜梆子推陈出新呈现旺盛生命力[N].光明日报,2008-09-01. 被引量:1
-
6韦勇.红红火火再唱辉煌[N].莱芜日报,2008-04-10. 被引量:1
-
7李琳.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N].莱芜日报.2005-10-01. 被引量:1
-
8安禄兴,李顺发.山东地方戏曲音乐[M].山东艺术学院出版,1987. 被引量:1
-
9中国戏曲集成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山东卷)(下)[M].中国ISBN中心出版社,1996. 被引量:1
-
10中国戏曲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志(山东卷)[M].中国ISBN中心出版社,2002. 被引量:1
-
1曹越.谈莱芜梆子新时代下的传承发展[J].音乐大观,2014,0(1):81-82. 被引量:2
-
2李传友,宋睿.莱芜梆子现代爱情戏浅谈[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149-151. 被引量:1
-
3李娜.莱芜梆子源流与形成考辨[J].戏剧丛刊,2014(3):21-23. 被引量:1
-
4王东杰.浅析莱芜梆子剧团的发展现状[J].北方音乐,2016,36(5):216-216.
-
5杨晓芸.莱芜梆子传统戏的文化艺术特征和社会价值的体现[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3(4):172-172.
-
6张新禹.莱芜梆子的艺术特色[J].北方音乐,2016,36(11):155-155.
-
7吕鹏.莱芜梆子的剧目与典型唱腔分析[J].文学界(理论版),2012(6):250-251. 被引量:1
-
8秦冉.浅谈莱芜梆子唱腔的改革与发展[J].戏剧丛刊,2005(1):61-62.
-
9张艳.岳西高腔与莱芜梆子比较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3(7):214-215.
-
10李顺发.莱芜梆子的形成流传和发展[J].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1983(S1):45-48. 被引量: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