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24-28,共5页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参考文献4
-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459页. 被引量:1028
-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71页. 被引量:87
-
3《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0卷,第104页. 被引量:40
-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53-154页. 被引量:290
共引文献1356
-
1赖金良.人文社会科学的概念基础[J].浙江社会科学,2004(4):28-37. 被引量:5
-
2屈永华.宪政视野中的清末报刊与报律[J].法学评论,2004,22(4):115-121. 被引量:4
-
3张奎良.三维境界的合一:马克思言说的共产主义[J].社会科学战线,2004(4):33-39. 被引量:15
-
4宋培基.马克思“跨越设想”中的现代化思想[J].社会科学战线,2004(4):47-51. 被引量:2
-
5于桂芝.劳动和休闲的哲学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再认识[J].社会科学战线,2004(4):235-237. 被引量:7
-
6刘日明.马克思的法哲学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人文杂志,2004(4):38-44. 被引量:1
-
7马长山.法律的“人本精神”与依法治理[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10(4):35-42. 被引量:22
-
8陈其人.东西方经济发展同中有异的历史哲学——王亚南教授对经济史方法论的贡献[J].中国经济问题,2004(4):71-80. 被引量:1
-
9张文喜.历史唯物主义岂能谋取神学的支持——对洛维特《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的批评[J].学术月刊,2004,36(7):14-20. 被引量:3
-
10谭培文.利益与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疑难的戈尔迪之结[J].南京社会科学,2004(8):10-16.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39
-
1郭湛.人的主体性的进程[J].中国社会科学,1987(2):55-64. 被引量:39
-
2张文喜.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思考[J].浙江社会科学,1996(3):66-70. 被引量:5
-
3周志山.人是社会发展的本质[J].浙江社会科学,1996(6):74-77. 被引量:7
-
4王本法,陈艳华.和谐人格:高等学校素质教育应然的目标追求[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4(6):16-20. 被引量:28
-
5朱力.对“和谐社会”的社会学解读[J].南京社会科学,2005(1):46-53. 被引量:126
-
6王黎梅,刘竹.“君子”与当今大学生理想人格新论[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4):1-2. 被引量:5
-
7胡文娟,张安柱.社会转型时期的人格建构[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19-23. 被引量:4
-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被引量:49
-
9周毅.跨世纪战略:可持续发展[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31. 被引量:1
-
10[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被引量:261
引证文献10
-
1郭向阳.论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3,17(1):16-18. 被引量:2
-
2杨建平.论和谐社会与和谐人格[J].江海学刊,2005(6):48-51. 被引量:17
-
3张青兰.马克思主义“和谐人格”思想的当代解读[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33-135. 被引量:3
-
4时长江,叶爱芳.构建和谐人格的路径选择[J].理论导刊,2008(8):44-47. 被引量:3
-
5刘秦民.“和谐人格”的解读与塑造[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0(3):27-30.
-
6张鹏飞.中华儒道佛文化对国民人格涵养的审美观照[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12(1):89-92. 被引量:1
-
7吴应荣.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和谐人格建构[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0,27(3):81-83. 被引量:6
-
8刘晓花.论当代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建构[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3(6):104-106.
-
9刘戈.大学生和谐人格的构建网络如何形成[J].人民论坛(中旬刊),2012(5):94-95.
-
10张煦春,杨豪良.试论人的主体性实现的三个基本环节[J].襄樊学院学报,2001,22(4):19-23.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30
-
1王丹.和谐人格理论研究述评[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18(11):31-33. 被引量:1
-
2李国毅.简论人的和谐发展与教育[J].襄樊学院学报,2005,26(6):81-84.
-
3李国毅.人的和谐发展及其相关概念的讨论[J].河西学院学报,2006,22(4):4-7. 被引量:1
-
4胡蓉.人的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的价值旨归[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2):88-90.
-
5李国毅.人的和谐发展与我国教育目的的重构[J].大学教育科学,2007(3):26-30. 被引量:3
-
6张桂敏.人格的和谐:高等教育的价值定位[J].成人高教学刊,2007(5):17-21. 被引量:2
-
7龙斧,王今朝,边金鸾.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的理论定位[J].人文杂志,2007(6):29-35. 被引量:3
-
8冯淑娟.从大学生就业政策演变谈高校教育的走向[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9,9(2):96-99. 被引量:3
-
9郑凤.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和谐人格”[J].龙岩学院学报,2009,27(3):69-72.
-
10林波,孙传辉.浅析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含义及其特征[J].经济研究导刊,2009(31):246-247. 被引量:1
-
1李玲.信心与积极的力量[J].思维与智慧,2002(11):9-9.
-
2王飙.追求才使生命伟大[J].思维与智慧,2002(4):28-29.
-
3刘晓春.知识经济时代人的主体性初探[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62-64.
-
4赫坚,王秀忠.龚自珍创新意识刍议[J].长白学刊,2000(2):88-90.
-
5陈祖芬.创造惊喜[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9,20(7):451-451.
-
6郭震海.精彩人生从超越平庸开始[J].思维与智慧,2002(11):19-19.
-
7乔西.处处有创新[J].现代领导,2001(10):50-50.
-
8董长民.灵魂越飞越高[J].初中生学习技巧,2003(7):42-43.
-
9张瑞文,张理海,等.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格[J].学术界,2000(6):261-262.
-
10要一步一步走向大目标[J].学子,2003(11):60-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