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运粳7号”公顷产量11.0吨群体主要数量指标及其调控技术
出处
《上海农业科技》
2000年第3期21-23,共3页
Shanghai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1陈金龙,周纪平,陆凤珍,张永华,李建青.“武运粳7号”不同行距对群体质量的影响[J].上海农业科技,1999(4):21-22. 被引量:1
-
2曹金兴,盛华芳,徐福良.“武运粳7号”穗肥生产试验效果分析[J].上海农业科技,1999(4):23-24.
-
3钮中一,杨志海,李建华,胡茂松.武运粳7号的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稻米,1998,4(4):9-10. 被引量:1
-
4陈本洋.测土配方施肥对武运粳7号产量及效益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0(20):55-55.
-
5李忠耀,梅琴青,王丽娟,芮新平,梅琴英.“武运粳7号”的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1999(1):12-12. 被引量:1
-
6尤士洪,沈明,徐列明,徐荣兴,许永昌,王志明.高产水稻新品种“武运粳7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1999(3):29-30.
-
7唐钧,蒋玉棕,吴爱国.稻茬啤酒大麦高产优质群体质量指标及调控技术[J].大麦科学,1998(2):22-25.
-
8路志达,宋建法,许彩芬,贺建强,胡伏其,陈俊义,唐汉成,张红卫,邹燕敏.“宁油十号”群体质量指标及调控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0(4):38-39.
-
9常仁林.武运粳7号亩产700公斤栽培技术[J].当代农业,1998(6):8-9.
-
10王才林,张亚东,朱镇.南粳5055配套栽培技术[J].农家致富,2012(4):29-30. 被引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