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歌剧艺术中的民族文化传承——以《白毛女》、《江姐》、《原野》等歌剧为例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国歌剧诞生至今已近百年,从中形成了异于西方歌剧与中国其他艺术形式的一种重要的艺术门类。回溯中国歌剧历史,它的发展过程就伴随着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一部中国歌剧史,就是一部生动的近现代史,它既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忧乐与抗争,也传承了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综观中国歌剧,对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主要体现在民族语言、民族精神、民俗文化记忆和民族审美等方面。
作者
万山红
尹爱青
机构地区
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声乐教研室
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出处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0-164,共5页
Chinese Music
关键词
中国歌剧
文化传承
民族语言
民族精神
民族审美
分类号
J607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27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8
1
田青主编,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中国音乐年鉴 1988[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561.
2
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20.
3
阎肃..歌剧 江姐[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78:169.
4
刘纲纪.
略论中国民族精神[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5,39(1):36-41.
被引量:28
5
钟敬文主编..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495.
6
金湘.歌剧原野[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被引量:1
7
金湘著..困惑与求索 一个作曲家的思考[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498.
8
钱苑,林华著..歌剧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343.
共引文献
27
1
张明仓.
强国强军背景下的战斗文化重构[J]
.思想理论战线,2022(2):26-32.
2
孙要良,李基礼.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核心及其表现形式[J]
.岭南学刊,2008(2):88-91.
被引量:5
3
许宁.
六艺精神的价值意蕴——马一浮六艺价值观概述[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6,26(5):5-7.
被引量:3
4
俞祖华,赵慧峰.
略谈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J]
.山东社会科学,2007(3):115-117.
被引量:2
5
李战奎.
中华民族精神的特征、内涵及培育途径[J]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4):29-33.
被引量:3
6
李翔海.
中华民族精神的形上内核新论[J]
.学术月刊,2008,40(5):21-26.
被引量:2
7
刘力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精神动力分析[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4):1-7.
被引量:6
8
龚梓兵.
浅议民族精神的德育价值[J]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5-58.
被引量:1
9
杨云香.
论中原文化在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中的作用[J]
.中州学刊,2008(5):184-186.
被引量:16
10
韩月波,韩冰.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J]
.教育教学论坛,2010(17):54-5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5
1
丁毅.
为振兴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歌剧而呐喊[J]
.文艺理论与批评,1998(2):94-103.
被引量:4
2
郭建民.
20世纪20-60年代的中国歌剧表演艺术[J]
.音乐研究,2002(1):77-84.
被引量:59
3
居其宏.
当代音乐思潮研究的历史观及其他——《改革开放与新时期音乐思潮》引言[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8(2):1-8.
被引量:3
4
张汝瑶.
中国歌剧《苍原》宣叙调演唱特点分析——结合娜仁高娃演唱特点[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8):96-98.
被引量:3
5
郑德芳.
中国歌剧的民族化特色[J]
.中国戏剧,2010(8):49-50.
被引量:8
6
杨曙光,金永哲.
中国歌剧演唱研究[J]
.中国音乐,2010(2):168-177.
被引量:19
7
陈丽莉.
浪漫主义时期歌剧中的宣叙调——以威尔第、瓦格纳为例[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12):122-122.
被引量:1
8
司文虎.
试析歌剧《茶花女》中的宣叙调——兼论宣叙调在歌剧中的功能及其创作手法[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3,12(2):54-58.
被引量:2
9
蒋一民.
中国歌剧通向世界舞台的两难处境[J]
.艺术评论,2011(12):25-27.
被引量:6
10
周春.
歌剧《洪湖赤卫队》中地方音乐素材运用之探索[J]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11(4):127-129.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3
1
欧雨菡.
浅析宣叙调在歌剧中的运用及启示——以歌剧《尤丽狄茜》为例[J]
.北方音乐,2017,37(9):88-89.
2
张雅坤.
历史观中的现代与当代:中国歌剧研究的一个维度[J]
.歌海,2020(6):61-63.
被引量:1
3
成容.
论民族歌剧中民间音乐的运用——以选段《小曲好唱口难开》为例[J]
.艺术品鉴,2018(10Z):170-17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张雅坤.
党史视角下经典中国歌剧及其思想教育价值探析[J]
.音乐教育与创作,2023(8):4-9.
1
平丽华.
浅析中国歌剧中的女性形象[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28(12):20-20.
被引量:1
2
为编辑《中国歌剧艺术文集》第二集征稿通知[J]
.歌剧艺术研究,2001(1):4-4.
3
苏梦妮.
释读中国歌剧的现状和发展[J]
.音乐大观,2014,0(1):98-98.
4
张荣家.
关于中国歌剧现状与发展的思考[J]
.考试周刊,2011(85):36-36.
5
刘双.
中国歌剧发展历程的几点思考[J]
.音乐大观,2013,0(12):125-125.
6
詹桥玲.
论我国歌剧演唱风格及技巧的多元化[J]
.艺海,2009(12):41-42.
被引量:4
7
陈曦,张媛.
论莫扎特、普契尼歌剧中男高音的特点[J]
.音乐时空,2011(10):39-39.
8
刘波.
浅谈莫扎特、普契尼歌剧中男高音的特点[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21):91-91.
9
陈燕,黄玄达.
在文化视角下探微中国近代歌剧发展历程——以歌剧《白毛女》《原野》为例[J]
.艺术评论,2016(4):151-153.
被引量:2
10
陈振濂.
近现代书法史研究的新起点[J]
.书画世界,1997,0(6):6-7.
中国音乐
201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