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28-29,共2页
Education Exploration
同被引文献15
-
1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概念辨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1,21(6):64-68. 被引量:12
-
2杨少虎.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8-28. 被引量:2
-
3樊夫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2001. 被引量:1
-
4卢法规.当代大学生的危机[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 被引量:2
-
5张日昇.咨询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9.38-43. 被引量:9
-
6胡斑比.卢刚事件与美国的暴力问题[J].北美行,1992,(4). 被引量:1
-
7郑日昌陈永胜.学校心理咨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被引量:1
-
8陈会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生道德发展和教育之十[J].河南教育(基教版)(上),1998(12):26-27. 被引量:15
-
9姚本先.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消极倾向与发展趋向[J].中国教育学刊,2000(4):26-29. 被引量:92
-
10张冬梅.论心理辅导与德育的关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2(4):90-93. 被引量:20
引证文献6
-
1梁次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定位的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4(12):72-73.
-
2罗四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有效整合的几点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22(7):19-21. 被引量:1
-
3李慧卿,刘丽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13):73-74. 被引量:20
-
4袁纪玮.实施“双育”结合教育 增强德育实效[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0(2):79-82. 被引量:1
-
5梁次红.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3,23(6):462-465. 被引量:2
-
6朱家安,张旭.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关系辨析[J].学术论坛,2004,27(3):171-174.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30
-
1孙少婷,岳涛,陶霞.“内卷化理论”视域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异化与回归[J].教师教育论坛,2022,35(10):64-67. 被引量:3
-
2戴正清,孔瑞婷.科尔伯格道德理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4(3):114-116. 被引量:2
-
3孔瑞婷.科尔伯格理论对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4):66-68. 被引量:2
-
4王挺.新时期加强高校道德心理教育的思考[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117-119.
-
5刘智群,郭兰,王卓,李建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的优化组合[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11(5):743-745.
-
6王晓哲.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必要性[J].学理论,2011(4):206-207. 被引量:2
-
7邹柳云.强化心理教育 提高大学生思政工作实效性[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11(2):83-84.
-
8朱志,武志斌,李强.成人教育学生思想与心理特点分析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11):155-156. 被引量:6
-
9罗贤珊.科尔伯格德育理论及方法初探[J].成功,2008(10):149-150. 被引量:1
-
10吴凤彬.心理健康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28(5):95-97. 被引量:1
-
1朱家安.论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问题[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2):38-42. 被引量:1
-
2教育信息网[J].山西教育(管理版),2001,0(13):24-25.
-
3江全.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的新趋向探讨[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34(11):118-120.
-
4陈刚.生命因教育而精彩[J].湖北教育,2016,0(12):5-6.
-
5张传燧,王中华.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化发展[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7,29(5):112-113. 被引量: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