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12-13,共2页
Education and Vocation
二级参考文献14
-
1杨德聪.浅议博物馆与民俗文物的保护和利用[J].四川文物,2006(6):90-92. 被引量:1
-
2陈朝晖.浅谈民俗文物的征集保护与利用[J].南方论刊,2012(5):96-97. 被引量:6
-
3张瑞珍.博物馆如何保护和利用民俗文物[J].办公室业务,2014(2S):228-228. 被引量:4
-
4刘宗群.浅谈民俗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联系[J].求知导刊,2016(12):65-65. 被引量:3
-
5史乐乐,张辉,翟艳萍.公共图书馆参与民俗文化传承保护研究——基于文化传承视角[J].晋图学刊,2016(6):33-37. 被引量:6
-
6吴海涛.浅谈博物馆对民俗文物的保护和利用[J].中国民族博览,2017,0(12):239-240. 被引量:9
-
7张媛文.浅谈博物馆与民俗文物的保护和利用[J].艺术评鉴,2018,0(3):134-135. 被引量:3
-
8李晓梅.关于做好民族民俗文物保护利用的几点思考[J].黑河学刊,2018(3):26-27. 被引量:1
-
9肖桔,赵湘萍.博物馆民俗文物的保护和发扬探析[J].赤子,2017(1). 被引量:4
-
10胡顺江.浅谈博物馆与民俗文物的保护和利用[J].北方文学(下),2017,0(8):192-192.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13
-
1徐品.博物馆民俗文化遗产展示与传播的实践——以“做海:南海渔家文化展(海南)”为例[J].艺术与民俗,2021(4):28-34. 被引量:1
-
2丁飞.博物馆民俗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初探[J].安徽文博,2020(1):26-29. 被引量:1
-
3左秀芳.博物馆对民俗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分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0(8):130-131. 被引量:3
-
4刘淼.浅析博物馆与民俗文物的保护利用[J].神州,2019,0(16):16-16.
-
5蔡运华.博物馆与民俗文物的保护和利用路径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9,0(9):227-228. 被引量:5
-
6刘晋冀.博物馆对民俗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分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2):124-125.
-
7韩浩.博物馆民俗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分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5):136-137. 被引量:2
-
8王辉.博物馆与民俗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初探[J].中国民族博览,2020,0(4):220-221. 被引量:1
-
9司金亮.浅析博物馆与民俗文物的保护与利用[J].丝路视野,2019(14):19-19.
-
10陈黎.博物馆民俗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分析[J].大观(论坛),2021(2):97-9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8
-
1谢幼如.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0,21(1):11-13. 被引量:73
-
2李冰,谢百治.多媒体教学应用与教学改革创新[J].电化教育研究,2000,21(7):37-41. 被引量:78
-
3胡学芝.浅谈素质教育中的教师素质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16(9):35-35. 被引量:2
-
4潘家俊.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若干环节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0,21(25):25-27. 被引量:3
-
5蒋乃平.深化职教课程改革应处理好九大关系[J].职教论坛,2000,16(9):16-17. 被引量:4
-
6王效刚,王天华.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几点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2,23(7):30-32. 被引量:21
-
7刘延年.关于当前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几点思考[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3,16(1):10-12. 被引量:2
-
8张翼然.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模式改革的催化剂[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3,20(1):55-58. 被引量:7
-
1张文君.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13):259-260.
-
2王国俭,张有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探讨[J].甘肃科技,2010,26(12):177-180. 被引量:2
-
3康翠,邹霞.论教学设计在教育技术学专业中的核心地位[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25(5):14-16.
-
4公维余,张有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教育技术学专业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4):3-5. 被引量:4
-
5覃其兴,覃奠仁.21世纪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34):245-246. 被引量:2
-
6胡乡峰.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目标探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25(8):60-62. 被引量:1
-
7姜守文.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8(3):63-65. 被引量:1
-
8杨磊.关于农业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J].科技风,2009(22):46-47.
-
9谢婉茹,刘连启.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软件导刊,2007,6(12X):21-22.
-
10胡水星,邱相彬.高师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合格+特色”双元制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0(5):119-122.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