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轻重程度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旨在为辨证分型概率集中于某一临床分型的慢性乙型肝炎提供一种针对性较强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7、2008、2009年每年3月在西安市第八医院中医病区住院的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年龄在18~65岁之间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参照《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试行)》将研究对象分为肝郁脾虚、湿热中阻、瘀血阻络、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及兼挟型6个证型,与其临床轻重程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西医临床轻重程度分型与中医辨证分型各构成比显著不一致(P<0.05),轻度患者以肝郁脾虚型居多;中度患者以瘀血阻络、湿热中阻型多见;重度患者以瘀血阻络型为主,兼挟型也较多。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机十分复杂,虽然1991年中华中医学会制订了统一标准,但具体执行过程中可能仍有分歧,治疗结果也不尽相同。通过对100例慢性乙型肝炎西医临床轻重程度分型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的研究,并以此为基础采取病证结合的治疗方法,或许有可能减少西医应用中成药的固定复方辨"病"治疗的盲目性,值得进一步探讨。
出处
《环球中医药》
CAS
2012年第7期530-531,共2页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