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育观──试论教育现代化与素质教育
被引量:3
出处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70-72,共3页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10
-
1谢琼,夏宇.网络与教育[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01(1):2-5. 被引量:2
-
2李如密.关于教学模式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1996,16(4):25-29. 被引量:126
-
3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9-29. 被引量:10
-
4段继杨.创造性教学通论[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被引量:1
-
5朱永新等.创新教育: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抉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被引量:1
-
6林崇德.关于创造性学习的特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56-63. 被引量:143
-
7林正范,贾群生.中外师范教育与师资培养途径之比较研究[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22(2):1-9. 被引量:6
-
8孙萍茹,米增强,安连锁.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5(2):53-57. 被引量:83
-
9项贤明.论创造性教育的三个阶段[J].中国教育学刊,2000(3):20-23. 被引量:28
-
10韩延明.论知识经济与大学教育[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0,22(2):4-7. 被引量:21
二级引证文献16
-
1曹丽颖,何玉香,于娜.坚持教育创新,培养创新人才[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4(z1):54-56.
-
2刘玉荣.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科技风,2010(22). 被引量:2
-
3龙卧云.农科大学物理自主探索式教学的探讨[J].现代教育技术,2009,19(S1):269-270. 被引量:9
-
4王兴玲,李春荣,焦玲.高校计算机基础研究型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计算机教育,2005(6):34-36. 被引量:9
-
5姜海虹,卢宏伟.高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改革探索[J].科技资讯,2006,4(1):66-66. 被引量:10
-
6孟村,刘艳萍,王静.通过教育制约技术观透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21世纪(理论实践探索),2010(3):10-11.
-
7陈澜祯,林如丹.医学院校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体会[J].科技信息,2010(17):136-136.
-
8龙卧云.农业院校大学物理的自主探索式教学——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J].教学研究,2011,34(4):65-67. 被引量:1
-
9陈叶,韩文峰.浅谈探索式教学在信息技术课中的运用[J].课外阅读(中下),2012(6):19-19.
-
10龙卧云,任文辉,林智群,谭玉.独立学院大学物理实验的阶段式教学探讨[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3(3):11-12.
-
1史玉.树立创新教育观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小学教育与管理,2003(6):8-9.
-
2胡春艳.树立创新教育观 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J].中小学教育与管理,2003(8):3-4.
-
3马云芹.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J].航海教育研究,2000,17(2):67-68. 被引量:2
-
4廖三端.试论江泽民创新教育观[J].柳州师专学报,2000,15(1):37-40.
-
5赵学华.创新教育观内涵丰富性的探究[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0(3):10-13. 被引量:7
-
6王新建.树立创新教育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J].江西教育(综合版)(C),2011(3):10-10. 被引量:1
-
7田凤岐.树立创新教育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小学教育与管理,2003(3):7-8.
-
8李宏飞.树立创新教育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职业,2010(11X):88-88.
-
9赵学华.浅论创新教育观[J].北京社会科学,2000(3):138-142.
-
10张光宇.在创新教育观下实施“主体性教育”的探索[J].成才之路,2009(16):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