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科学家的学术思想及实践探微——基于徐光宪学术思想与创新方法互动的考察

A Study on Science Thought and Practice of China Scientists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Based on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Interaction of Xu Guangxian's Science Thought and Innovation Method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置身于世界科学发展洪流、关注特定社会发展阶段中国科学的成长历程、结合中国化学学科创建与演进,对徐光宪学术思想演变进行考察,分析其创新方法与学术思想的互动,提炼和凝练其学术创新的方法论特征,可以丰富对中国"名老专家"群体理解,传承科学思想与创新方法,助力青年科学家群体成长。 The trend of world science,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China science and social conditions all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thought.This paper gives a historical examination of Xu Guangxian's academic thought,analyses the interaction of his academic thought and innovation method,refines his academic innovation methodology.This work can enh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group of prominent scientists and will be benefical for the growing up of young scientist.
作者 张成岗
出处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5-152,144,共9页 Nanjing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基金 科技部创新方法专项"名老专家学术继承整理"(2008IM020400)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徐光宪 学术思想 传承 创新 稀土 Xu Guangxian academic thinking heritage innovation method rare earth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7

  • 1中国科技史协会编.《中国化学学科史》,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版,第193、203页. 被引量:1
  • 2韩青见.徐光宪和他的化学事业[J].山西老年,2009,0(5):10-12. 被引量:1
  • 3课题组2011年12月28日对徐光宪院士的访谈. 被引量:1
  • 4徐光宪著..徐光宪文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571.
  • 5董纯蕾、马丹.《徐光宪:三十年,制造“中国稀土冲击波”》,《新民晚报》2009年1月9日. 被引量:1
  • 6徐光宪,高松,李标国,严纯华,黄春辉.稀土萃取分离工艺研究新进展[J].中国稀土学报,1993,11(3):193-198. 被引量:19
  • 7[日]古川安.《科学的社会史:从文艺复兴到20世纪》,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57、147-148、5-7页. 被引量:1
  • 8[挪]詹·法格博格、[美]戴维·莫利、[美]理查德·纳尔逊主编.《牛津创新手册》,柳御林、郑刚、蔺雷、李纪珍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版,第112页. 被引量:1
  • 9J.D.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616页. 被引量:1
  • 10约翰·齐曼.《真科学》.曾国屏等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81-83页,第74页,第95页.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12

共引文献7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