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农业考古》
2000年第1期248-254,共7页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参考文献8
-
1童恩正.人类可能的发源地——中国的西南地区[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3):3-14. 被引量:11
-
2徐旺生.从农耕起源的角度看中国稻作的起源[J].农业考古,1998(1):70-77. 被引量:6
-
3安志敏,尹泽生,李炳元.藏北申扎、双湖的旧石器和细石器[J].考古,1979(6):481-491. 被引量:57
-
4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概述近十年的西藏文物考古工作》,《文物考古工作十年》,文物出版社,1990年。 被引量:1
-
5徐旺生.西藏原始农业初探[J].古今农业,1994(2):18-22. 被引量:5
-
6韦刚.《藏族族源研究》[J].西藏研究,. 被引量:1
-
7刘光坤.羌语中的藏语借词[J].民族语文,1981(3):19-28. 被引量:4
-
8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 侯石柱执笔.西藏考古工作回顾[J].文物,.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34
-
1拉巴.西藏农业起源初探[J].西藏研究,1985(2):30-32. 被引量:8
-
2The Quaternary Section of the Chengtu Institute of Geology.资阳人化石地层时代问题的商榷[J].考古学报,1974(2):111-124. 被引量:4
-
3王恒杰.西藏自治区林芝县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J].考古,1975(5):310-315. 被引量:22
-
4王建,王向前,陈哲英.下川文化——山西下川遗址调查报告[J].考古学报,1978(3):259-288. 被引量:126
-
5安志敏.海拉尔的中石器遗存——兼论细石器的起源和传统[J].考古学报,1978(3):289-316. 被引量:85
-
6戴尔俭.西藏聶拉木县发現的石器[J].考古,1972(1):43-44. 被引量:17
-
7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考古学报,1972(1):15-38. 被引量:1276
-
8A.J.阿默曼,L.L.卡瓦利-斯弗尔扎,黄其煦.欧洲早期农耕扩展速率的测量[J].农业考古,1987(1):116-128. 被引量:3
-
9黄其煦.东南欧的农耕文化及其在农业向欧洲扩展中的作用[J].农业考古,1987(1):129-135. 被引量:4
-
10吴汝康,韩德芬,徐庆华,祁国琴,陆庆伍,潘悦容,陈万勇,张兴永,肖明华.云南禄丰古猿化石地点再次发现腊玛古猿头骨——1981年发掘报告[J].人类学学报,1982,1(2):101-108. 被引量:8
共引文献74
-
1车明怀.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是藏族历史发展的主流[J].西藏研究,2020(S01):46-55. 被引量:2
-
2王文轩.羌人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过程中的历史作用[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2):51-57. 被引量:2
-
3靳英帅,张晓凌,仪明洁.楔形石核概念内涵与细石核分类初探[J].人类学学报,2021(2):307-319. 被引量:10
-
4陈宥成,侯光良,高靖易,陈晓良.青藏高原冬给措纳湖畔新发现的细石器及其同周边地区的技术关系[J].人类学学报,2021(1):28-39. 被引量:7
-
5王建,夏欢,姚娟婷,申旭科,成婷,王倩倩,张东菊.青藏高原末次冰消期狩猎采集人群的生存策略研究[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0,0(3):380-390. 被引量:7
-
6汤惠生.略论青藏高原的旧石器和细石器[J].考古,1999(5):44-54. 被引量:33
-
7杨虎.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二十年[J].考古,1997(8):7-19. 被引量:1
-
8格勒.略论西藏的原始文化与中原地区的关系——兼论西藏原始文化的一些地方特点[J].民族研究,1986(3):21-28. 被引量:4
-
9胡秉华,刘景芝.山东汶、泗流域发现的一批细石器[J].考古,1993(8):673-682. 被引量:12
-
10侯石柱.西藏考古工作述略[J].中国藏学,1992(1):39-52.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52
-
1青觉,吴鹏.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逻辑与当代价值[J].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2(2):30-48. 被引量:7
-
2刘志扬.边茶贸易与中华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J].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2(1):118-133. 被引量:5
-
3曹隆恭.关于中国小麦的起源问题[J].农业考古,1983(1):19-24. 被引量:14
-
4李璠,李敬仪,卢晔,白品,程华芳.甘肃省民乐县东灰山新石器遗址古农业遗存新发现[J].农业考古,1989(1):56-69. 被引量:50
-
5向安强,刘桂娥.岭南史前稻作农耕文化述论[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4):124-130. 被引量:12
-
6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J].史学理论研究,2002(4):45-58. 被引量:6
-
7樊志民,朱宏斌.秦军事地理变迁与秦农业地域拓展[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90-94. 被引量:2
-
8樊志民.中古均田制度的农史观察[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6):99-102. 被引量:3
-
9涂正超.家牛线粒体DNA多态性研究进展[J].黄牛杂志,1997,23(1):11-12. 被引量:5
-
10骆世明.传统农业精华与现代生态农业[J].地理研究,2007,26(3):609-615. 被引量:55
引证文献5
-
1雷春辉.藏族“切玛”礼俗的文化人类学考索[J].农业考古,2008(1):227-233. 被引量:1
-
2易海风.新世纪以来中国农耕文明研究的回顾[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3):223-224. 被引量:2
-
3徐廷文,冯宗云.从来牟的释义谈中国栽培大麦起源问题[J].西南农业学报,2001,14(1):102-105. 被引量:12
-
4田阡,陈雪.西藏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逻辑、价值与实践[J].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3(5):137-148.
-
5杨祎挺,甘麦邻,刘成铭,郝紫玲,杜勇,程文强,李平华,沈林園,朱砺.不同藏猪类群全线粒体基因组群体多样性与系统发育研究[J].中国畜牧杂志,2024,60(3):142-148.
二级引证文献15
-
1赤列次仁.也谈粟在史前西藏的传播[J].中国藏学,2023(3):10-19.
-
2冯宗云,刘仙俊,张义正,凌宏清.应用微卫星标记研究西藏野生大麦的遗传多样性(英文)[J].Acta Genetica Sinica,2006,33(10):917-928. 被引量:14
-
3闫敏.西藏青稞育成品种醇溶蛋白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大麦与谷类科学,2007,24(3):1-5. 被引量:6
-
4杨平,刘仙俊,刘新春,李俊,王希文,何守朴,李刚,杨武云,冯宗云.利用SRAP标记研究四川高原青稞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J].遗传,2008,30(1):115-122. 被引量:41
-
5马长中,辜雪冬,罗章,杨林,张国强.乳酸菌发酵青稞饮料的研制[J].西藏科技,2011(9):6-9. 被引量:6
-
6马长中,辜雪冬,罗章.乳酸菌发酵青稞饮料的研制[J].内江科技,2011,32(11):102-103. 被引量:1
-
7汤惠生.西藏青铜时代的社会经济类型及相关问题[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7(1):148-158. 被引量:8
-
8曹妍,杜木英,阚建全,陈宗道.多菌种发酵青稞酒化学成分变化研究[J].食品科学,2012,33(11):252-256. 被引量:14
-
9徐英岚.韩村河地区农耕文化的发展现状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24):31-32.
-
10龚世扬.农具铚的考古发现与再研究[J].四川文物,2017(4):24-29.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