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利用多元统计分析进行学生成绩综合评价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成绩,是衡量一个学生学习能力好坏的重要指标。为了便于老师教学、学生学习,本文采用了平均分模型、平均学分积模型,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对学生成绩进行量化考核,综合评价,得到预期结果,并根据所得结果分析各种方法的优劣。
作者
刘琳
丁琨
张健
李任波
机构地区
西南林业大学
出处
《农业与技术》
2012年第4期184-185,共2页
Agricultur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综合评价
平均值模型
平均学分积模型
主成分分析
因子分析
分类号
O212.4 [理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15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6
1
俞能福,陈邦考.
主成分分析法在学生成绩分析中的应用[J]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5(1):73-75.
被引量:15
2
李曦.
多元统计在学生成绩分析的运用[J]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6,20(3):58-62.
被引量:9
3
李静萍,谢邦昌编著..多元统计分析 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20.
4
应敏.
多元统计分析在考试成绩分析中的应用[J]
.中国科技信息,2006(4):38-38.
被引量:17
5
白雪梅,赵松山.
对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方法若干问题的探讨[J]
.统计研究,1995,12(6):47-51.
被引量:69
6
刘海生.
多元统计分析法在学生成绩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3,5(1):77-79.
被引量:13
二级参考文献
6
1
钱道翠.
综合评价主成分分析方法与因子分析方法的比较[J]
.浙江统计,2004(9):30-30.
被引量:5
2
丁春忠,汪四水.
基于EM算法学生成绩的因子分析[J]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0(4):25-28.
被引量:5
3
杨宇音,赵雅明,曲立敏.
因子分析法在大学生综合排名中的应用[J]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4(1):9-13.
被引量:21
4
罗双华,王芬玲.
多元统计在研究专业课成绩影响因素中的应用[J]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5,25(2):41-44.
被引量:6
5
薛薇.SPSS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被引量:272
6
张尧庭,方开泰.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115
1
徐凌,荣键,周明波,宋建新.
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放”与“管”的定量研究[J]
.科教导刊,2022(23):130-133.
2
于天晓.
不同时期书法成绩的变化对学生书法素养的影响[J]
.汉字文化,2023(18):55-57.
3
梅思奎.
主成分分析在青海人工种植大黄的矿物质元素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2(5):935-937.
被引量:4
4
陈建兰.
多元统计分析在矿井水淡化处理中的应用[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9(4):78-80.
被引量:3
5
李洪毅.
主成分分析法在定向师范生学习成绩分析中的应用[J]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7(6):9-13.
被引量:2
6
张运生,曾德明,张利飞.
主成分分析法在企业绩效综合评价中的改进[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26(4):80-85.
被引量:7
7
彭维湘.
多变量综合的主成分旋转法研究[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22(6):61-73.
被引量:14
8
姚焕玫,黄仁涛,刘洋,蒋文凯.
主成分分析法在太湖水质富营养化评价中的应用[J]
.桂林工学院学报,2005,25(2):248-251.
被引量:46
9
姚焕玫,黄仁涛,甘复兴,刘洋.
用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对东湖的水质污染进行评价[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5,30(8):732-735.
被引量:33
10
薛付忠,王洁贞,郭亦寿,胡平.
人类群体遗传结构的协方差阵主成分分析方法[J]
.人类学学报,2005,24(3):221-231.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9
1
丁春忠,汪四水.
基于EM算法学生成绩的因子分析[J]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0(4):25-28.
被引量:5
2
关琳,张仁津.
教师模型中学生分类算法[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3(1):82-85.
被引量:1
3
陈治.
使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J]
.市场研究,2006(6):45-48.
被引量:25
4
孙荣平.
成绩统计分析中的数据预处理研究[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9):67-68.
被引量:11
5
李曦.
多元统计在学生成绩分析的运用[J]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6,20(3):58-62.
被引量:9
6
蔡章利,陈小林,石为人.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学习效果综合评价方法改进[J]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0(7):96-99.
被引量:5
7
丁晓原.
论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7,21(6):60-63.
被引量:30
8
盛骤.概率论与数量统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34-136.
被引量:1
9
杨燕,靳蕃,KAMEL Mohamed.
聚类有效性评价综述[J]
.计算机应用研究,2008,25(6):1630-1632.
被引量:117
10
伍建华.
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29(11):204-206.
被引量:50
引证文献
2
1
祝勇仁.
学习状况整体和个体评价方法研究[J]
.广西教育,2013(31):41-42.
2
熊宽江,丰建霞,胡志华.
基于学生成绩的学生分类指导模型研究[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5,35(6):112-117.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6
1
向丽苹.
聚类与因子分析在会计专业学生学习和就业指导中的应用[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6,36(3):108-112.
被引量:1
2
陈子炀,王晓华.
k均值聚类方法在高中学生成绩分析中的应用[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1):160-161.
3
徐晓栋,龚玉玲.
聚类分析在学生能力倾向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
.江苏科技信息,2017,34(35):72-73.
被引量:1
4
周靖松.
浅谈聚类分析及其简要应用[J]
.青年与社会,2019,0(6):160-161.
5
施晓晗.
浅议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在学生就业分类指导模型设计中的应用[J]
.科学与信息化,2020(12):128-129.
6
杨杉.
大数据在学生分类培养和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34):148-152.
被引量:1
1
徐建平,袁曾怀.
量化考核的数学模型及其实用[J]
.安徽师大学报,1994,17(4):29-32.
被引量:2
2
科技论文写作规范——引言[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0):6062-6062.
3
刘庆.
低段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
.科学咨询,2016,0(26):144-144.
4
张晓波.
浅谈解析几何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J]
.教育界(综合教育),2016(7):140-140.
5
罗晓曙,汪秉宏,邹艳丽.
DC-DC开关功率变换器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研究[J]
.力学进展,2003,33(4):471-482.
被引量:11
6
龚智勇.
让数学“动”起来[J]
.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2(4):36-36.
7
刘学英.
寓创新能力培养于物理实验教学[J]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2(2):10-11.
8
黄珽.
高职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7):147-147.
9
肖春明.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新策略[J]
.新课程学习(下),2011(6):72-72.
10
徐凤霞,陆仲达,苏宝库.
用模糊评价法对学生学习能力的综合评定[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8(4):48-51.
被引量:9
农业与技术
201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