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电影重庆:1938-194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国电影产业中心在1938年到1945年转移到重庆,在短短的几年里,重庆电影为全国人民的抗战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并且重庆电影的样态与抗战前后有着很大的不同。本文对期间三大电影制片机构的电影生产进行梳理,再现电影在重庆阶段的发展。
作者
董凯
机构地区
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7-100,共4页
Sichuan Drama
关键词
电影
重庆
抗日战争
分类号
J909.2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23
共引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3
1
余纪.
抗战陪都电影市场的好莱坞景观[J]
.电影艺术,2006(5):42-46.
被引量:6
2
李道新.《中国电影文化吏1905-2004》,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被引量:1
3
(美)罗伦斯.《在抗战中成长的中国电影制片厂》,李威译.《扫荡报》,1941年4月12日,.
被引量:1
4
(美)罗伦斯.《在抗战中成长的中国电影制片厂》,《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电影》,第665页,重庆出版社,1991年版.
被引量:1
5
程季华主编..中国电影发展史 第1卷[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118)图版.
6
任一宁.《抗战时期重庆电影概述》..《重庆与中国抗战电影学术论文集》.重庆出版社,1998年版..
被引量:2
7
罗学濂.《抗战四年来的电影》[J].文艺月刊,1941,8.
被引量:6
8
罗学濂.《抗战四年来的电影》,《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电影》,重庆出版社1991年版,第432-433、434、431、443、434页.
被引量:1
9
张乐.《抗战时期北碚电影活动回眸》,《重庆与中国抗战电影学术论文集》,第249页.
被引量:1
10
唐煌.《电影国营论》.《国民公报》,1939年2月12日,重庆.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3
1
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
被引量:1
2
张弓,牟之先主编.国民政府抗战陪都史.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40.
被引量:1
3
新蜀报,1939-11-21(1).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14
1
杨燕.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官营影业考略[J]
.电影艺术,2001(3):117-120.
被引量:1
2
虞吉,何晓燕.
大后方电影市场文化透析[J]
.当代电影,2007(5):42-45.
被引量:3
3
周晶.
消解与重建——重庆抗战电影的影像精神[J]
.电影评介,2011(22):1-2.
被引量:1
4
罗显勇.
论重庆抗战电影“纪实主义美学”的成因和特点[J]
.当代电影,2013(1):185-188.
被引量:5
5
李建华.
南方局领导下的重庆抗战电影的勃兴[J]
.重庆社会科学,2013(3):107-112.
被引量:2
6
王岩,高阿蕊.
抗战时期电影和戏剧的交互影响[J]
.电影文学,2014(4):8-10.
7
赵秀丽.
抗战时期电影事业中的民族主义思潮初探[J]
.电影文学,2014(11):6-7.
8
邢祥虎.
民族主义话语下的国防电影与战争动员初探[J]
.电影文学,2014(22):25-26.
被引量:1
9
陈山.
“文化大西迁”:全民抗战时期大后方电影批评的新格局与新命题[J]
.当代电影,2015(12):91-98.
10
陈墨.
据蔡楚生日记说大地影业公司始末[J]
.当代电影,2015(12):98-104.
被引量:1
1
吴徐君.
中国早期电影演员的管理模式——以20世纪30年代上海为中心的考察[J]
.电影艺术,2011(1):117-124.
2
戴锦华(口述),丁尘馨(记录整理).
我不再期待第五代了[J]
.中国新闻周刊,2014(16):38-39.
3
张夏.
浅析兴国山歌在苏区红军发展时期的作用[J]
.通俗歌曲,2015,0(12X):25-25.
4
邱妍.
论中国吉祥物设计的发展[J]
.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1(5):71-71.
5
刘晖.
浅谈京剧晚会的创作[J]
.人文天下,2015(14):93-94.
6
格桑卓玛,杨旦春.
试析藏族传统绘画(唐卡)艺术的几个审美属性[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182-184.
被引量:2
7
汪隆友.
关于对标志设计的功能性的思考[J]
.美术教育研究,2012(14):82-82.
8
左进.
“重庆电影”的逆袭[J]
.当代党员,2014(2):70-71.
9
至死方休[J]
.今天(双语时代),2005(2):36-37.
10
杨秀玉.
阿炳与《大浪淘沙》[J]
.戏剧丛刊,2006(6):91-92.
四川戏剧
201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