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世纪初英国浪漫派诗人和批评家柯勒律治的"象征优于讽喻"论,标举象征而贬斥讽喻,试图用象征来取代讽喻的传统地位。但他笔下的象征在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上,在向崇高的转化上,在"半透明性"的表达方式上,都和讽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用圣经历史阐释当代历史时,象征也同样具有圣经讽喻的历史预言性和道德训诫性。象征与讽喻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追溯到柯勒律治形而上学理论中反复论述的不同事物之间"有区别而非完全分开"的关系。
出处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6-30,共5页
DongYue Tribune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欧美文学的讽喻传统研究”(项目批准号:09YJA752013)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