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影像中的眷村:一个时代的记忆——台湾“眷村电影”的轨迹与特质 被引量:2

The Image of Military Dependents' Village in Taiwan Movies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眷村是台湾特殊历史的产物,不了解眷村就难以了解台湾的过去和今天。"眷村电影"用影像记录了被这段特殊历史左右的两代人的悲戚欢情,在逃避历史中书写历史。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眷村人通过"眷村电影"诗意传达着他们的文化乡愁,探索着外省族群的身份认同,台湾电影也因为大量眷村出身的电影创作者的参与,才以今天我们熟悉的样貌和形态存在。本文试图从"眷村电影"的发展脉络、表述模式和历史表达,梳理"眷村电影"的轨迹和特质。
作者 于丽娜
出处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1-136,共6页 Contemporary Cinema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8

二级参考文献59

  • 1张错.凡人的异类 离散的尽头——台湾“眷村文学”两代人的叙述[J].中国比较文学,2006(4):49-62. 被引量:16
  • 2王明珂.《过去、集体记忆与族群认同:台湾的族群经验》,参阅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认同与国家:近代中西历史的比较论文集》,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年,第256页. 被引量:1
  • 3赵彦宁.《戴着草帽到处旅行-试论中国流亡、女性主体、与记忆间的建构关系》[J].(台湾)台湾社会研究季刊,2001,:5-5. 被引量:1
  • 4刘大任.《家族造像》,《冬之物语》,台北:印刻出版社,2004年,第118页. 被引量:1
  • 5胡台丽.《芋仔与番薯-台湾“荣民”的族群关系与认同》,参张茂桂编.《族群关系与国家认同》,台北:业强出版社,1993年,第283页. 被引量:1
  • 6郝誉翔.《逆旅》,台北:联合文学出版社,2000年,第92页. 被引量:1
  • 7朱天心.《“大和解?”回应之二》[J].(台湾)台湾社会研究季刊,2001,:122-122. 被引量:1
  • 8朱天文.《秭归》,《有所思,乃在大海南(朱天文作品集5)》,台北:印刻出版社,2008,第225页. 被引量:1
  • 9朱天文.《秭归》,载台湾《联合报》,1988年10月10日,第21版. 被引量:1
  • 10赵彦宁.《家国语言的公开秘密:试论下阶层中国流亡者自我叙事的物质性》[J].(台湾)台湾社会研究季刊,2002,:49-4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