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对构建中国和谐社会的指导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马克思在批判与继承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市民社会理论:他从物质实践出发,纠正了被黑格尔颠倒的国家与市民社会之关系,并用"物质交往关系"取代了黑格尔的"需要的体系",此外还将对人的本质关怀作为其市民社会理论的核心。在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和谐社会的实现路径,其对构建中国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在于:形塑中国式社会本位观,将社会经济发展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之基础,实现经济和谐;梳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紧张关系,构建二者的良性互动发展模式,实现政治和谐;关注中国和谐社会主体的发展,实现人际和谐。
作者 卫欢
出处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5-73,共9页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坚持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研究"(项目编号:07AFX007) 贵州师范大学横向科研项目"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4

  •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87页. 被引量:1
  • 2李佃来著..公共领域与生活世界 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理论研究 research on habermas's theory of civil society[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21.
  • 3邓正来,(美)J.C.亚历山大编..国家与市民社会 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462.
  •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568、567页. 被引量:650
  • 5旺晖 陈燕谷.《文化与公共性》[M].三联书店,1998年.. 被引量:2
  •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43页. 被引量:111
  •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1、32、10、12、10、10、11、18-19、323、324、308、306、200页. 被引量:272
  •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1页. 被引量:19
  • 9马克思著,刘丕坤译..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49.
  •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7页. 被引量:970

同被引文献22

二级引证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