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
19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十一五"期间,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重大成就,建立了比较完备的保护制度和保护方式。针对部分具有生产性质的项目所确立的"生产性方式保护",在实践中发挥了保护传承和宏扬"非遗"的重要作用。
作者
马盛德
机构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出处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1-113,共3页
Fujian Tribune
关键词
非遗
生产性方式保护
现代设计观念
分类号
G11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45
引证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111
同被引文献
145
1
宋俊华.
文化生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J]
.文化遗产,2012(1):1-5.
被引量:131
2
侯敏.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及产业化的思考[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2):189-190.
被引量:3
3
李艺爽.
彭坊凿纸龙灯[J]
.厦门航空,2011(2):106-109.
被引量:1
4
乔晓光.
民间剪纸·正在消失的母亲河[J]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2,5(3):23-25.
被引量:22
5
吴树松.
谁冷落了木偶戏?——浅谈木偶艺术在市场经济下的出路[J]
.艺术教育,2005(2):79-79.
被引量:2
6
何明.
直观与理性的交融:艺术民族志书写初论[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1):71-77.
被引量:8
7
刘魁立.
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
.河南社会科学,2007,15(1):25-34.
被引量:271
8
周乙陶.
经济转型时期的民族传统手工艺[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7(2):58-61.
被引量:18
9
张春丽,李星明.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研究述论[J]
.中华文化论坛,2007(2):137-140.
被引量:52
10
徐艺乙.非遗保护:重新发现"手"的价值[N].东方早报,2009-02-16(B13).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9
1
陈科锦.
传统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和艺术化传承——以永康铜艺的双重传承模式为例[J]
.艺术与民俗,2019(1):65-71.
被引量:1
2
孙克勤.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1):62-67.
被引量:15
3
丁智才.
民族文化产业视域下少数民族非遗文化的生产性保护——以壮族织锦技艺为例[J]
.云南社会科学,2013(5):100-105.
被引量:40
4
刘旭旭,马知遥.
2012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述评[J]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3(6):20-25.
被引量:2
5
刘芝凤,朱秀梅.
福建长汀彭坊村凿纸龙灯生产性保护刍议[J]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3,21(4):1-5.
被引量:4
6
万剑.
国家非遗“三金一嵌”的可持续性发展及对策研究[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30(11):129-130.
被引量:1
7
钱宇,彭红.
工业设计介入“非遗”生产性保护的策略研究[J]
.芒种,2014,0(10):63-64.
被引量:3
8
田军.
生产性方式保护下的传统手工艺——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传统土陶烧制技艺生产现状及思考[J]
.设计艺术研究,2015,5(3):66-72.
被引量:2
9
刘冬梅.
关注唐卡的活态传承——有关人类学视角和方法运用于唐卡研究的探讨[J]
.青海社会科学,2016(2):33-39.
被引量:1
10
田军,朱庆礼.
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传统土陶传承现状——“回访”及“动态发展”保护的思考[J]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6,14(3):21-27.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111
1
唐瑗彬,刘珊杉,牟向伟.
新内生发展视角下民族地区县域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特色模式研究——以广西为例[J]
.职业教育,2024(15):58-65.
2
陈科锦.
传统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和艺术化传承——以永康铜艺的双重传承模式为例[J]
.艺术与民俗,2019(1):65-71.
被引量:1
3
戴海涛,田栋升.
喀什民间土陶传统工艺流程与核心技艺研究[J]
.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56(12):56-59.
4
胡卫军.
文化共同体与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变迁与传承[J]
.华夏文化论坛,2022(2):283-292.
被引量:1
5
李晓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下发簪技艺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
.网印工业,2024(6):57-59.
6
王彩红.
"半山泥猫制作技艺"生产性保护体系的探讨及教育思考[J]
.设计艺术研究,2021(2):29-33.
被引量:1
7
李晓英,孟小乔.
甘肃陇南白马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0):86-88.
被引量:2
8
程乾,凌素培.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地理科学,2013,33(10):1166-1172.
被引量:232
9
覃萍,张发钦.
生产性保护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化运营研究——以广西为例[J]
.广西社会科学,2014(10):188-193.
被引量:17
10
吴兴帜,罗沁仪.
手工艺遗产保护传承研究:回顾与思考[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7(1):56-62.
被引量:14
1
陈兴贵.
再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几种方式[J]
.传承,2009,0(16):166-168.
被引量:13
2
谭宏.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的几点理解[J]
.江汉论坛,2010(3):130-134.
被引量:64
3
刘睿.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文献综述[J]
.明日风尚,2016,0(12):99-99.
4
陈信宁,李锋,李红伟.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的精神生产[J]
.青春岁月,2013,0(21):412-413.
5
时事·文化部[J]
.科技智囊,2009(3):95-95.
6
专家热议“非遗”生产性保护——重点是保护,而不是生产性的开发[J]
.神州民俗,2012(3):7-8.
7
谭宏.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实施与控制——以民族旅游为例[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3):77-83.
被引量:2
8
谢意.
从横经席的制作技艺论生产性方式保护[J]
.丝绸之路,2011(10):67-68.
9
段友文,刘禾奕.
传统技艺生产性方式保护模式的文化哲思[J]
.民间文化论坛,2013(3):65-71.
被引量:9
10
贺欣.
让剪纸回到身边,让民俗回到生活——从陕西关中剪纸看传统手工艺的生产性方式保护[J]
.中国书画,2009(10).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